同,其或者是粉丝,或者对某些明星有好感,至少对娱乐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类群体在游戏外,早就通过“共同喜欢的明星”,构建了不同的社交圈。比如微信群、微博群和论坛分区。
互助分享活动,并不对玩家三次元生活构成太大困扰,其只需将活动链接发往专门的群体社交圈,圈友们自然会欢欢喜喜互相帮助,也带动不少不玩游戏的粉丝。
根据后台测算,通过【帮我追星】功能吸引的新玩家,达到了用户群体的21%,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营销。
只能说,这一次,苟玳写了第一层,暗自规划了第二层,玩家却向他展示了第三层。
至于【美丽小屋】活动,则是一次明晃晃的,将“敛财”写在游戏登录界面的活动。
苟玳在策划宗旨上写道——通过高氪金却并不影响游戏平衡的活动,达到盈利和口碑双丰收。
这宗旨是表面文章,实际上,不影响游戏平衡——说明“美丽小屋”的存在对游戏玩家没多少加成;高氪金——说明门槛很高,将大部分微氪和低氪玩家阻挡在门槛之外。
在苟玳的算盘里,这就是一场鸡肋活动,将节日创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对于察觉到不对劲的陆西景,他也用“情怀论”加以搪塞。
从各方逻辑和消费观念而言,苟玳的算法都没有错。
正常玩家愿意花大价钱购买游戏装备,是因为购买之后能拉大游戏差距,获得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满足;
而不破坏游戏平衡的“皮肤”“装饰”能够获得玩家青睐,一来有爱美之心,二来是价格不贵。
像【美丽小屋】贵而无用的存在,没有消费者会为其买单。
谁曾想,【美丽小屋】上线后,获得了玩家疯狂追捧,一周内销售盈利,超过了游戏一个月的流水。
百思不得其解的苟玳登录游戏论坛,才发现玩家的想法和自己南辕北辙。
先是玩家的消费观念和自己有偏差。
【明星鉴赏GO】的玩家不少是粉丝,平日里买专辑、买代言、买杂志,皆是不菲的花费。尤其是流量粉,一首三五块的单曲不重复买个几千上万块,那都不能叫死忠粉。
这般出离于正常逻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