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有好多编小辫子的方法。”
啊,这个话题好像挺受小女生欢迎的,小姑娘们立刻叽叽喳喳地围到了一块儿,说的眉飞色舞。
陈凤霞笑着转头看冯丹妮:“你女儿很优秀啊。”
冯丹妮墨镜遮脸,叫人看不出情绪起伏,声音也平静的很:“对,是我配不上她。”
比起女儿,她这个母亲才是真正的糟糕。
陈凤霞笑了:“知耻而后勇,从今天开始,咱们努力好好做mama吧,省得年纪大了再后悔。”
人生哪有那么多重来的机会呀,只能活在当下。
※※※※※※※※※※※※※※※※※※※※
关于外销房的背景资料,随便看看,要是没兴趣就跳过……笑,主要阿金是怕被说是乱编的。
在上世纪90年代,“外销房”曾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加上要用外币购买,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一
1992年
刊登在报纸上的
锦明大厦售楼广告
1992年,位于虹桥的锦明大厦对外销售。
这是上海建成的第一幢外销商品房。短短4天时间,144套住宅便被海外人士抢购一空。
那一年,上海的外销房批准预售量为22.2万平方米,次年又猛增至262万平方米。
“外销房”这个字眼随之进入上海人的视野,成为“高端洋气上档次”的代名词。
外销房集中的古北新区在1995年甚至被评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
荣华居委会第一任书记沈绿萍说,那时候上海流行一句话:“要出国旅游,不如先到古北去看看”。
上世纪90年代
古北新区
是外销房比较集中的区域
所谓“外销房”,由国内外的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土地以批租形式获得,主要面向华侨、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
由于需要使用外币购买,首先从掏钱方式开始,外销房就显得相当洋气。
至于房子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