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估计很快就能独当一面。
“神农医学院”的建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袁天宇的督促下,所有的围墙都已经完成。
在燕京城里负责医学院审批手续的吕凤举,只用三天时间就让设计院拿出了全套设计图纸。
古色古香,标准的华夏风格。让人一看,就能知道是华夏传承。
江滨官方的各个部门,也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保证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都采取了“开绿灯”的做法。
就连江滨的市民,也对“神农医学院”寄托无限的希望。有人放出豪言,要让江滨成为华夏的医都。
就在这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方子玉又碰上了新的麻烦。这一次的麻烦,让他引来了各大知名医院的集体围攻。
方子玉构想之中的医学院,是一座中西合璧,古今结合,能够走出一条华夏之路的学校。
为了这个目标,学院教授不但要有精通华医的神农门道士,还要有精通西医,有真本领的教授。
本来他还在担心,这所还处于创办之中的医学院,会不会有出色的西医愿意前来任教?
消息传开以后,全国各地的知名医学教授纷纷前来报名,争抢一个教授的岗位。
象巴赫这些国际上的知名医生,也是不落人后。借着在江滨学习的机会,在第一时间就报上了名。
刚开始,方子玉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种民办的医学院,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到了后来,还是巴赫一语戳破天机。就凭神农医学院这块金字招牌,也能让这些教授的身价倍增。
既当教授,又当学生,能让自己的医学水平突飞猛进,这是想也想不到的好机会。
如此报名浪潮,立即引起各大知名医院领导的恐慌。
这些教授、专家都是各家医院的顶梁柱,走人以后肯定会造成病人的流失。
不管是病人的流失,还是经济利益的损失,都是医院领导不想看到的现实。
为了这个原因,他们联名把状告到了燕京城。
卫生系统的领导,乐于看到这种振兴华夏医学的现象。他们乐呵呵地帮助出了一个主意。
先是把报名的专家、教授列出一份名单,再采用每学期一换的方法,安排大家到“神农医学院”轮流执教。
这样的方案,可算是皆大欢喜。医院留住了人才,还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就连医院的名声,也是响亮了几分。
对神农医学院来说,更是一件好事。用不着花费其他费用,就能请来一流老师。
为了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