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本就有了热度的西北军与贾代化之名,从京畿开始往举国各地传播。尤其是西北军在自己即将断粮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供应帮助挖沟百姓一日两餐的举动,简直击中了老百姓对军队的全部梦想,人人都盼着自己身边的绿营或是守军,也是西北军这样的人。
也有质疑的声音传出来,起因是皇帝指使户部做的,为了加固西北防线在各地增税。质疑的声音觉得,西北军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粮草供应充足,是举全国之力供一军的结果。
于是另一个话本子应运而生,那个话本子以乔南为主角,把他的阴谋放大再放大,以从平州知府衙门的密室里搜出大量银锭及西北军已经断粮为结尾,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都断粮了,还说什么以全国之力供一军,简直就是笑话。质疑的声音一下子被压了下去,转而成了讨伐乔南的口水仗。因为话本子的写手十分不道德的,没有提乔南自己畏罪延迟以及皇帝对乔南九族尽诛的处置情况,百姓们还以为乔南只是被押进京城,他的家人还用他贪污西北军军粮得来的银子,过着朱门酒rou臭的日子。
西北读书人写下的那些关于乔南的讽刺诗,不知什么时候传进了京,让京城的读书人觉得自己不能无动于衷。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还不会做个七言五方绝句?
于是京中文会盛行,主题明确的对乔南口伐笔诛。文会的诗被有心人收集起来,不几日就编攥成册,取名《佞臣诗抄》。
国有昏君方出佞臣,皇帝拿着锦衣卫呈上来的《佞臣诗抄》,责问为何乔南之死没有见邸报。负责邸报的吏部尚书无奈的告诉皇帝,乔南只是个四品知府,他的死还不够资格登邸报。
这就尴尬了。若是乔南刚死,还能显示朝庭处置英明,不容贪佞,现在就算再登邸报,最多算是给老百姓、给西北军一个说法,算是补救。
朝庭,终是落了下成。
占了上风的贾代化,现在正选将去凉州、宁州做教官——前一期平州训练成果不错,被凉州、宁州的守将知晓后,也不停的派人到西北军中游说贾代化,只求也如平州一样给派教官。
几次推脱不果,贾代化只好勉为其难的开始选将。谁知手下那帮兵油子,觉得还是在自己营里呆着舒坦,都不愿意去别人营中开荒。贾代化不得不从老将官中选出四十名来,暗里交待一番,那些人才在贾代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