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叫胡克俭,大半辈子在新阳当钳工。我们家没有什么祠堂。但是我的父亲很了不起,他是最称职的父亲、最一流的钳工,我们家也是最和睦的家。至于我,现在我大概可以算是高中毕业,大学还没着落。但是我有一些朋友,足够帮助我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
说完这些,我们的主角心里舒坦多了。
现在,就看姑娘的反应了。
王乐颖愣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拉起胡周的衣角,朝着大海方向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去。
不一会儿,他们的身影从我们的观察视野中消失了。
我们只能从迎面吹来的晚风中听到零星碎语:
“你太坏了,人家都这样说了,你还是没句正经的。算我败给你啦!”
“你可以戏弄我,但我不信你会在自我发展上儿戏。大学是构筑人脉关系的重要一环,谁都免不了俗。”
“我已经决定去清水大学攻读经济学了。”
“9月1日,我们首都见。”
……
……
为什么说大学是构筑人脉的重要一环?
很多人不信这个,认为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
抱有如此观点的朋友应该还没有碰到职场发展的透明天花板。
当你经过了快速成长期,在专业水平上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准,你就会知道门第观念的无形桎梏有多强大。
可能你的同事并不比你更专业,但只要人家的大学比你牛,人家就会始终对你抱有优越感。
如果某所名校在你所在的公司里占据了主流地位,那么他们就会用毕业院校来划分圈子,将少数派边缘化,并不断招用自己的学弟学妹。
如果你们不信,仅举一个已经过时的例子:你们可以查一查过去三十年至过去十年之间,某名校某新闻专业的毕业生都去了哪几个报社,就会理解一个非名校毕业的新闻从业者在那样的职场环境里是怎样的感受。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纸媒的没落,报社这个行业已经不那么引人注目了。我这么拿来说说,应该不会得罪什么人。
所以说,我们的主角现在是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