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提是, 这个“人”的强大, 别超出现有科学的理解能力。
听到郑莹颖说“天降正义”, 苏禾的心不免就悬起来。
——她更擅长应对“自然”, 而郑莹颖却无疑对“人间事”更敏锐些。
她总觉得, 郑莹颖恐怕已经有些初步判断了。
“汉东省那个案例呢?”如果只有陇东省一例, 郑莹颖应该不至于有“天降正义”的感慨。
郑莹颖就露出些意味复杂的,同时混杂了悲哀和痛快的笑容,“这个案例, 就不是那么容易讲得清楚了。”
处置人类的事,她确实比苏禾更敏锐并且更干脆。
——飞回国内,找到“自己”,确定她跟林嘉图互换了身体之后,郑莹颖先跟林嘉图商量好能换回去怎么办、不能换回去怎么办,然后就开始查找相关案例。就算她本心并不想换回去,但这显然不是她能控制的。
应对未知,首先想到的当然是搜集情报。
所以郑莹颖当天就联系了自己在各地的同事和线人——跟苏禾不同,她从事的是新闻职业。何况刚开始工作的最初两年,她曾因年少轻狂而被扔到西北分社的乡村辟谣组,基本天天都在跟装神弄鬼打交道。天然有此便利。
所以她一问,立刻就得到了不少来源可靠的“疑似事件”。
郑莹颖最先选中着手开始调查的,就是汉东省的这个案例。
苏禾来江城之前,她一直都在为这个案例调查走访。
并不单单因为汉东离江城最近。
——案例的其中一个当事人,是一名研究社会学的副教授,郑莹颖跟他有些渊源。
这位副教授的履历很精彩,赣南省农村出身,自幼家境贫寒,立志要考入名校。甚至为此复读过一年。在读博士时终于考进目标名校燕大。毕业后受聘去了汉东大学。因为关注弱者权益,频繁为此发声,而渐渐小有名气。
——当然,他很知识分子做派。写的文章过于书生气,不那么快餐,所以大众知名度不算太高。
主要是在社会活动这个小圈子里“有名气”。
郑莹颖读大学时,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曾经跟他打过交道,又算是他的校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