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她儿媳妇可说了,人京城大学的研究生和教授都说,这新稻种是可以种的,那还怕啥?
至于说新稻种的产量不可能如农技员吹的那么神乎其乎这件事,张凤霞下意识给忽略了。
反正只要不减产就行,她就是这么大气!
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新事物,在这十里八村的地界上,她张凤霞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事实证明,张凤霞的选择并没有错。
新稻种是早熟品种,别家稻子还是绿油油一片时,也就秦家的稻田,青黄相间,好不惹眼!
前两天,那个极力推销新稻种的农技员还特意下乡,去看了秦家的稻田。
农技员还跟张凤霞透露了一个消息:“张同志,你们真不愧是经验老道的农民同志,把稻田伺候得这么好!我看了一下,你家的稻子再过几天就能收割,收的时候,你们要注意点……这样一来,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能再收一次稻子。”
他说的是再生稻。
“同志,你说的是再生稻吧?这要怎么收割啊?”一听还能收再生稻,张凤霞恨不得立马下田,把稻子收了。
农技员推销了那么多户人家,也就张凤霞愿意相信他,种新稻,他当然希望张凤霞家的稻子能够丰收。
只要能收再生稻,那么,即使第一季的稻子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但从总量上来说,至少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不止张凤霞激动,农技员也很兴奋。
好不容易等到收稻子那天,张凤霞请人按照农技员的要求,把田里的稻子全收了。
天气好,每天都是大太阳,没两天就把稻子晒干入仓。
除去交公粮的那部分,剩下的稻子,足够秦家吃好几年!这还不算再生稻!
丰收啊!大丰收!
饶是“万元户”张凤霞,看到粮仓里黄灿灿的稻子,也喜得见牙不见眼。
“奶奶,我想吃新米饭!”
看完自家粮食,张凤霞也就计划着去驻地探亲的事。
刚走出门,就见大丫穿着陆悠给寄回来的小裙子,嘴里含着一块大白兔奶糖,叫嚷着要吃新米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