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最初,他们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坚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学识,理应得到不错的工作和待遇。然而,现实往往并不如他们所愿,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这些人通常要从最底层做起,干最苦、最累的活儿,拿最少的工资。而且,在实际工作面前,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专业实力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强大,于是一些人开始变得沮丧,不自信,面对任何问题都条件反射似的往悲观方面想。一旦进入“悲观模式”,真的就会凡事不顺。
悲观,会形成一种气场。它让有活力的人敬而远之,让本来可以做成的事情半途而废甚至无法开始。悲观的人,习惯于说“不可能”,这个不可能,那个不可能,似乎只要是好事情就跟自己不沾边儿,这样的心态,形成恶性循环,足以把人生之路逐条堵死。
相反,乐观的人,会让可能的事情实现,让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出现转机,这样的人生是开放的,机会越来越多,可能性越来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在起点上的差异其实并不大,无非就是一个心态问题。在一定角度上说,心态问题是最简单、最容易改变的。当我们遇到事情,是应该往好处想呢,还是往坏处想?——就是这个问题而已。多提醒自己往好处想,试着往好处想,你会发现并不难。
做个乐观的人吧!实际上,悲观和乐观只有一纸之隔,捅破了就是一个新天地。乐观的天地里,恐惧没有存活的土壤。即使真的遇到坏事发生,它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无伤大局。
有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很多东西都被小偷搬走了。当得知消息的朋友忧心忡忡地写信安慰他时,罗斯福的心情却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在回信里,他从容地说道:“亲爱的朋友,你能写信安慰我,我十分感谢。但我现在感觉很好,请你不用担心。我十分感激上帝,因为第一,我丢的只是东西,并不是我的性命。第二,我丢掉的只是部分东西,并非全部。第三,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这显然是最值得庆幸的。”
罗斯福的乐观让人敬佩,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充满阳光,他的生活自然不会有阴影。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境遇,但我们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生活会给予我们什么,这由不得我们说了算。可是,在面对生活给予的那些东西时,我们却可以选择用什么态度去迎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