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自古以来以剧目繁多闻名天下,早就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川剧可是中华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星。今晚小姑要带来的可全都是川剧里的重头剧目,那些远道赶来的川剧票友可以大饱眼耳之福了。
时间到了,大红幔布渐渐拉开,场内顿然鸦雀无声,只听得幕后大三弦的声音,开场大戏便是名折《玉簪记》。随着一阵武器璁璁的交织声,马嘶旗飘,战鼓雷鸣,一幕兵荒马乱的靖康变动牵开故事。由小姑饰演的陈娇莲出场了,着一身灰色道帔。好家伙!
竟然以此幕开头,低调出场,不着宫装,不饰头花,不施粉黛,不手舞足蹈,不眉目传情,不弱柳扶风,不杜鹃啼血,不痴情矫作,不水袖翻飞,却博得了满场喝彩,极有川剧名角陈巧茹之风范!
小姑干脆利索地唱完开场词,交待好陈娇莲逃难到女贞观并得法名妙常之后,此剧男旦潘必正出场。之前听小姑提及,扮演潘必生的演员是她的徒弟,年仅二十,却颇有天份,从他这踩场子的架势,看来的确是如小姑所说,后生可畏,小小年纪,表演却一点不显生分,极有名门风范。
我突然想起晓风,若是让他来饰演这个角色,一定也不在此人之下,因为晓风是一个悟性极高的孩子,何况又继承了吴家风骨。
焰子哥哥激动地挥舞着荧光棒,随着观众的喝彩声冲台上的小姑欢呼着。然后,他回过头来问我:小韵,我是个俗人,这高雅文化也不懂,你给我讲讲这折戏讲的是什么呀!
我便用鄙夷的眼光看了他一眼,冷哼了一声:亏你还白得了张前场的票呢!还不如拿去送给后面站场子的正规戏友呢!他就挠着脑袋,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我便粗略给他讲解道:这出戏讲的是一个大家闺秀为了躲避靖康之乱,藏到一个寺院,削发为尼。她在此结识了一个书生,才子佳人,两人暗生情愫,于是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他们最终冲破封建礼法和佛法的约束而双宿双飞。
焰子哥哥便呵呵笑道:原来又是一场与封建□□制度抗衡的大戏啊,他们可真勇敢,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更不顾压死人的宗教礼仪,真佩服他们。我白了他一眼,闷哼道:得了吧,跟评书似的!快看啦,只顾着说话,都错过几幕好戏了!
一场戏毕,小姑退场休息,另外几位演员上台串场。我把荧光棒交到焰子哥哥手里:你在这里看着座位,别乱走动,我进去看看小姑!到了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