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
“帝姬快快请起。”对面不识,仿若首次见面,桓钧烈面上神情滴水不漏,寻不出丝毫破绽“帝姬远道而来,肩负凉鸿与胡汝两国友好之重担。原本孤一早便设好宴席,预备为帝姬洗尘接风。谁料今日国事繁琐,竟不得脱身。个中缘由,还请帝姬见谅。”
“皇上日理万机,尚时刻思虑凉鸿之事,乃月穆之幸,乃凉鸿之愿。月穆多谢皇上。”
这般得体地一来一往,闲话互叙间宫女已将在座诸臣的茶点备齐。待无关人等俱得令散下,宣室殿中仅余桓钧烈与胡汝的三名礼官,并我同隋农及两位凉鸿大臣。
“帝姬驾临胡汝,用意为何,凉鸿十皇子殿下已修国书一封,细细阐明。”隋农将国书交与胡汝礼官,礼官呈给桓钧烈,他略略的快速看过后又交还回去,抬头与我对视“凉鸿乃形胜之国,万物殷富。胡汝与凉鸿也自为形亲之国。人心思治,尤其在天下动荡,余波未平的如今,胡汝自是极愿与凉鸿携手论道经邦。只是……兹事体大,孤既为胡汝之君,便不得不多加谨慎。”
“凉鸿既乃诚心与胡汝结交,则皇上所考虑顾虑之事,十皇兄与月穆同样慎之又慎。”我坦然接过话去,直视桓钧烈“皇上所疑,皇上所扰,无非是天下三国,凉鸿为何择胡汝友交,胡汝为何与凉鸿相顾。月穆不敢妄言,而是直面事实。凉鸿今日境况,确是今非昔比,得叹一声黍离之悲。但在此过程中,凉鸿也惩处了亡国之臣,摒弃了亡国之道,守护了王司敬民之理。凉鸿如此大动干戈,处置国内之事时,乃是胡汝拯危济困,助凉鸿整顿干坤。此乃凉鸿愿与胡汝友好往来之因。”
微微颔首,桓钧烈示意我继续。空荡的大殿中,我声音清越,侃侃而谈“月穆斗胆而言。皇上若旁观凉鸿与泛夜,便可发觉,两国情况极为恰似,却又截然不同。凉鸿泛夜二国,俱遭八音遏密之灾。但凉鸿乃是十皇子大义灭亲,清除暴君。泛夜却是臣子篡位,偿其大欲。凉鸿在此难中,既有内忧贼臣,又逢敌国外患,却仍挺过此劫,足见凉鸿乃百二河山,必是稳固盟友。而泛夜在此役中,虽有提前商议之原因,却不能否认其倒戈事实。且因经此大乱后,凉鸿与胡汝相安无事,互无侵犯。而泛夜新帝所为……相信已无需月穆赘述。”
桓钧烈沉吟许久未语。我也不催促,只静静端坐,眼角余光瞅着对面三名胡汝礼官小声耳语。
又过片刻,桓钧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