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的。
伊南原本可以不用多管,反正以后社会大幅度数据电子化,管你十进制还是六十进制,最后都会被二进制所统一。
但是她还是好奇:究竟是为什么,让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终选择了六十进制?
“你为什么会选择一枚陶筹代表六十枚芦筹呢?”伊南索性开口问丹。
丹跑来伊南面前盘腿坐下,抓起一把芦筹坐下,数了数正好六十枚。
他说:“这么一把芦筹,我如果想要两枚两枚地分,是可以分得尽的。”
“三枚三枚地分,也是可以分得尽的。”
“五枚五枚地分,一样可以分得尽。”
伊南又问:“那三十也可以啊?”为啥丹就没有创造出三十进制呢?
丹很狡猾地又拿出一把芦筹:“那如果要十二枚十二枚地分,三十就不行了,只有六十能做到哦!”
伊南无语了:看起来眼前这个孩子是真的聪明。
他刚才提出的,六十能被二、三、五整除,已经涉及了整除、分数,和质数的概念。至于六十能被十二整除,恐怕是因为十二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
比如,一年里月亮会绕地球转十二圈;又比如,如果大拇指不参与计数,那么人一只手上共有十二枚指节可以用来辅助数数……
“我的神,您不是说过,想让丹看清楚天上的星星,再将他们记下来吗?”
这时丹索性在陶砖地面上平躺下来,望着渐渐转为深蓝色的夜空,说:“刚开始我看了好几晚,都记不住天上的这些星星。头天晚上刚记下,第二天再看就又不认得了……”
伊南想:观星确实是这样,如果没有辅助分区,仅仅靠各种星座的形状,的确很难记忆。
谁知下一刻丹就说:“后来我想,如果我把天空按照规则,等分成几片,再把每一片天空出现的星星记下来,不比现在这样要容易得多?”
伊南:……你要我夸你什么好?
古代文明都有观星的传统,观星自然要分区。在古老的东方,天空被分成二十八个区域进行观测,而西方的黄道十二宫则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天文观测。
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