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洋纺织业开始大规模投资上海,在虹口、杨浦开设了很多纱厂、纺织厂,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人员源源不断踏上上海这片土地。
1923年上海到长崎的定期航线开通,“长崎丸”和“上海丸”两艘轮船往返于两地之间,更方便了东洋人向上海的迁移,因此日本侨民在沪人数持续增加。
到此时,定居在上海的东洋人,已经有两万人左右,占上海外国侨民人数将近一半。
随着侨民的增多,这些区域内建起了不少为东洋侨民服务的住宅、学校、医院、菜场、剧场、寺院等设施,使当年的虹口处处呈现nongnong的东洋风貌,有了“小东京”的称谓。
虽然上海从来就没有正式的东洋租界,可是因为虹口东洋人的聚居,使得太多人都以为虹口就是东洋的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