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胆量
好大的孟轲,竟敢鼓动百姓在皇帝对待他们不好时,就把皇帝当作仇敌贼寇,那
还了得。于是,他就诏告天下,说孟子的这段话非臣子所宜言,罢免孟子在
孔庙中的配飨。朱元璋担心大臣们会反对这一做法,又明告群臣,有敢劝谏者,
以大不敬论罪处死,并且命金吾射之。」
「过了些时日,当时的刑部尚书钱唐忍不住了,明知劝阻皇帝有杀头之罪,
仍然参本抗旨劝谏,并命役人抬棺随己上殿,愿意袒胸受箭。他说:」臣得为孟
轲死,死有余荣。「
「朱元璋知道孟子在全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已无法动摇,想完全禁止是
不可能的,只好组织了一个孟子审查的衙门,出了本孟子节文,把孟
子删得七零八落,共删去八十五条,只剩下了一百七十条,作为命题、取士的
范本。并诏告天下,赞扬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又恢复了孟
子配飨孔子的地位。」
李瑟忽听师叔讲起了朝廷里的故事,不知他有什幺用意,但料来必有深意,
便用心体会。
道衍又道:「朱熹说过,孔子的儒学未尝一日得行于天下,这的确是事实。
儒学确实在不断地变着,经董仲舒、二程、朱熹等人之手,两千年来,已经
面目全非了。如今读书人都把儒家捧为正统,可是这正统哪里去了?」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怎幺没人听进心里去?都认为孔子
是圣人,凡事都要听他的,这就违背了儒家之道。「
「墨子云:假如都效法自己的父母,怎幺样?天下当父母亲的很多,但仁义
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父母,那就是效法不仁不义了。那都效法自己的老师,
怎幺样?天下当老师的很多,但仁义的很少,如果都效法自己的老师,那就是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