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应该是以下几种可能:
1.也就是「阳极生阴」,阳面到达极致后猛然一蹶不振,催生阴面,此消彼
长下,阴阳实现逆转。
不过据道家典籍所讲,人体内的阴阳磁场猛然发生这种激烈性的变化,人的
身体根本承受不住,会因此而崩溃。
所以,现在这种假设可以排除了。
那幺第二种可能,就是单纯的催生阴面,让阴极磁场超过阳极磁场,实现阴
阳逆转。
由于变化相对缓慢,这种方法相对来说也比较温和,大多数人都能承受得住,
只会略感不适。而身体的变化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待得发觉之时,人的精神
面貌早已大变样而不自知。
想来想去,也只有这种可能来解释眼下的状况了。
那幺,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
拿起太极阴阳瓶,我定定的看着瓶身上的太极图案。
「太极」,本就是阴阳的最好体现。
此瓶既然名为「太极阴阳瓶」,瓶中又是装着一些水液,那幺就应当会有
「阴水」、「阳水」之分吧?
想必当初就是误把阴水形成的「阴珠」,给泡茶了吧?
只是这阴阳之水,又该如何分别呢?
脑中蓦然想起刚才罗铭说的「珠子两色」,再看了看瓶身上的太极图,我心
中有了计较。
「黑色珠」?「白色珠」?
一阴?一阳?
村外的池塘,月光高照,阴风阵阵,池水冰凉?
初升的太阳,紫气东来,普照大地,滋润万物?
这日出日落,不就已经是最完美的阴阳图案了吗!
想通某个关节所在,我不由会心一笑,轻轻地摇了摇手中的阴阳瓶。
「咕噜……」
几颗浑圆的晶珠从瓶口滚落而下,掉落在桌上。
见此,在一旁早就等得不耐烦的罗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