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雕墨盒“。到了清末、民国初期,用椰雕作为礼品、用品已很平常了。
1894年,从美国来海南传教的斯凯尔福小姐在《海南的家庭工业》一文中对海南椰雕作了记述“椰雕被用来做成形形色色实用的或装饰的器具,当它们涂上融合了蜂蜡的油漆而变得光彩夺目,或是用镀金的文字来加以装饰的时候,就成了一件件货真价实的艺术品。”
民国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海南椰雕一度沉寂。据有关资料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前,海南椰雕已畅销南洋群岛和欧洲各国。当时,椰雕生产的艺人有百余人,年产量高达两万多件,其中一万多件出口外销。抗战爆发后,战火迅速蔓延海南各地,椰雕艺人流离失所,椰雕原料短缺,外销一度中断。
在300年前,道富村就有了椰雕工艺厂。1956年,海口市人民政府成立椰雕工艺厂。1958年,道富村椰雕老艺人文必得参加北京群英会,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文必得老人即席表演椰雕茶具赠送。
上世纪六十年代,海南椰雕有近百种展品参加国际特产展览会,部分艺人还被邀远赴非洲、南美洲培训当地徒弟并帮助建厂。
1999年澳门回归时,海南省政府向澳门特别行政区赠送的纪念品就是海南椰雕花瓶嵌贝作品。这对花瓶最大直径为08米,每只重80公斤,瓶体与镂空荷花底座高1999米;数条“回”字形状的花边横向围绕瓶身,瓶身画面上每株椰树结有9个椰果,衬以9片树叶,寓意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这对花瓶由30名工匠耗时10个月完成,堪称海南椰雕史上的奇迹。
海南椰雕制作技艺精湛,风格古朴,造型优美,地方特色浓厚。历代椰雕艺人使椰雕技艺日臻完美,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的工艺品。
2008年6月7日,椰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东郊椰雕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神州大地,物华天宝。美丽的海南这一片热土盛产着迷人的椰子树,养育着淳朴勤劳、聪颖智慧的华夏儿女。
在海口市大致坡镇金堆村委会美贴村,居住着一户椰雕手工艺术人家,男主人叫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