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的物件、价值不菲的古董。这也要求他除了手上技艺、审美意识之外,还需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对于众多传统图案的制作与运用,金宁早已烂熟于胸。他自言对于中国数千年瓷器文化的了解不过是“沧海一粟”,而看着他摆出一堆碎瓷片,细诉每一片的名称、年代、派别、用料以及图纹的寓意,却能从中看出他的用功之深。
和锔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金缮。金缮是运用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名称,需要一定审美的一门技艺。金缮源于中国,本质上是修复的范畴。
金缮修复有很广的适用范围,用作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除此以外也可以用作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漆缮是瓷器修复工艺中装饰手法较强的一种,不仅仅用于陶瓷的修复,还可以应用于对竹、木、牙、紫砂、玉器的修复,同时这种方法比较符合亚洲人的审美理念。如果采用得当的手法、优雅的设计,不但可以还原本已破碎的原作,反而还能增加另一种难以言喻的“残缺的美”。
用金缮修复,多数人看到的是金漆或漆色的装饰效果,很少有人关注漆在结构基础上起的作用,漆的粘性大,稳定,关键是这样的天然黏合剂没有化学污染。用金漆修复一般周期在20天左右,最后金漆的部分大约5天可以完成,之前的漆的基础部分要花半个月左右,而这部分工作是隐藏在光鲜的外表之下,不容易觉察到。所以金缮工艺也叫漆缮工艺。
漆缮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每个器物都有生命,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人使用,难免磕磕碰碰,就好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总会遇到一些事,难免伤害或者折损。
漆缮代表一种态度,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与精神来面对缺陷,精心修缮,面对缺陷不去试图掩盖,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在无常的世界中恪守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化残缺为美,在不完美中追求完美,由此获得升华,反而超越原有的层面,达到更高的境界。
源自于中国,经过时代变迁和发扬,在海外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地都有各自的金缮流派。因为金缮修复需要利用大漆的粘性粘接碎片所以适用于胎体粗糙的器物如陶器、紫砂。
但是因为随着中国制瓷业发展,胎体细腻坚实逐渐金缮修复在中国没落。相对而来的是锔钉修复瓷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