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食品放进厨房,把报纸在餐桌上摊开,抽出厚厚的广告版。广告上各种广告分门别类,应有尽有。有“吉屋出租”、有“淑女征婚”、有“大甩卖,大出血”…… 令人眼花缭乱。翻到“诚聘”那一栏,都是“诚聘保姆”、“诚聘前台”等等。看到一则“聘请文员”的广告,但条件是说“流利的英文,国语,粤语,和越南话”。看完以后,我失望地把厚厚的广告全扔进垃圾筒。
我打开那包冷冻的“狗不理”包子,放到微波炉里加热,一分钟以后,我把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包子端出来,再往包子上浇了点镇江香醋,叉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大口。我一边吃包子,一边翻阅报纸的文艺版。文艺版的内容很丰富,有令人深思随笔,有文笔隽永的散文,还有长篇小说连载。很快地,我把包子全吃完了。一则征文启事吸引了我的注意。
本报将扩大周末文艺版的版面,向各界诚征稿件。内容标题自定,字数不超过一千字。如果稿件没被采纳,殊不退稿。
我又仔细地从头到尾地把那则启事看了一遍,心里一动。我很喜欢这家报纸的娱乐版,我为什么不试一试?这是家在旧金山向全美发行的中文报纸,报纸没有反华和侮辱国格的言论。
我一口气写了两篇文章,标题都是《所见所闻》。写完了以后,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寄了出去。“你不会有任何损失。”这是丽莎的话。我什么试一试呢?如果不行的话,我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在发出了求职信和个人简历的传真的第三天,我接到了两个电话面试的通知。
我在大学区的一个教堂里找到那家幼儿园,他们在报纸上招聘一位幼儿的教师。我按约定的时间敲了校长的办公室的门。校长是个身体发胖的中年妇女,她有一双善良的眼睛,淡棕色卷曲的短发。她和我握了握手,肥肥柔软的手掌很温暖。“非常高兴见到你。”她的声音很圆润洪亮,让我联想到唱诗班里女高音。
“非常高兴见到你。”我在她办公桌对面的长沙发上坐下。
她问我自己是否有孩子,我摇了摇头。
第八章 休戚相关(5)
她说幼稚园分四个班;三岁以下一个班,三岁到四岁一个班,四岁到五岁一个班,五岁到六岁学前班。幼儿园是私立的,租用教堂的教室,但和教会没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