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皇上去大漠中求来仙方,武将军才得以活命。”
“武将军孤身闯入敌国,九死一生营救出跃殿下,如此功绩,怎么样也要记上脱平王一功。与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说到底,还是武将军让皇上欠了脱平王一个人情。但是,我仍然有一事想不明白,按理说脱平王对武将军有救命之恩,武将军将武孙雁救出虎xue,还认作义妹,并赐武姓,当为有恩,后武孙雁与脱平王喜结连理,武将军当为上宾,为何今日不见武将军?”
“听你如此说来,好像是有些怪,可能武将军作为新王妃的娘家人不好陪同,故而未来此。”
胤冀径自步入上座,面色平静,内心却好似开封的酒壶,思绪外飘。
曹公公瞧出了端倪,将太监支到偏僻处一番细问,才得知皇上游神的缘故。曹公公便静静地回到永帝身旁精心服侍。
永帝坐在太后身旁,太后突然问起:“皇帝,哀家听说跃儿天天都在习武,小小身板怎么受得了?再说,皇帝有那么多兵将,但是又有多少子嗣能够为皇帝分担国事?跃儿习武,耽误了文治之学,这才是真正的损失呢!”
太后口齿清晰,语重心长。胤冀自知瞒不过太后,便恳言:“回禀母后,皇子文治武德是历来养育的典范,皇子不仅要知文,也不能忽视了习武,射箭、骑马、练剑,都可让皇子在历练中学到吃苦耐劳之美德,又有强身健体之功效,跃儿习武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至于母后所担忧的替朕分担国事,儿臣认为根本不必要担心。”
太后还想分辩:“你说的哀家都懂,可是皇帝,你就只有区区几个皇子,要多开枝散叶的才好。”
永帝不着情绪地说道:“儿臣明白。”淡淡的口吻叫人猜不透。
胤冀喝了两口酒便匆匆告别。
太后望着胤冀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皇帝什么时候才会真正明白。”随后挥了挥衣袖说道,“阿钟啊,皇帝都走了,我们也回吧。”
常年贴身伺候太后的钟嬷嬷,弯腰缓缓说道:“是。皇帝是个沉得住气的明理人,自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太后不必整日忧心。”
松弛的面部依然可见年轻时候较好的容颜,樱桃红膏映衬着耐看的妆容,太后挑着细长的金指套,问道:“你说皇帝心里是不是还装着那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