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人、康国等等势力,每一家都要出人,还要出物资,否则要他们干什么。
这些藩属势力总共出兵五万,加上大唐本土五万人,共计十万。
不要觉得五万扈从军太多了,原本的历史上大唐就是靠着少量本土军队和大量扈从军统治西方世界的。
只是可惜唐玄宗后期太昏庸,整个安西都护府才只有两三万军队。去掉驻守各地的人马,高仙芝能调动的军队就只剩下一万八千人左右。
这个兵力实在太少了,少到了让西方诸侯国对大唐失去了信心。要知道当时大食可是出动了二十万人,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兵。
十几倍的差距,易地而处那些扈从军要是不反才见鬼。
所以在关键的怛罗斯之战扈从军反叛,反过来冲击唐军阵地。唐军措手不及被扈从军和大食人的军队里应外合给打败了。
即便如此大食人的伤亡也超过了唐军的三倍。
可伤亡比在最终的结果面前已经毫无意义,接下来上千年时间中原王朝的脚步再也没能跨过那条线。
如果唐玄宗没有那么昏庸,再多给高仙芝一些人马,不需要多,哪怕是一两个折冲府呢。
那些扈从军绝对不敢反叛,怛罗斯之战就不可能失败,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李世民并不昏庸,相反他是整个人类史上名列前茅的用兵大家,自然不会犯唐玄宗那样的错误。
再说还有岳山在旁边提醒,更不会犯这样的错,五万大唐本土的军队足以横扫西方所有小国。
再说这五万人还仅仅是西征军的人马,宁远地区还囤积有数万人马虎视眈眈,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反。
五万唐军精锐加上五万扈从军,再有萨珊王朝军队的配合,足以应付阿拉伯帝国了。
退一万步讲,就算失败了还有刘仁轨在宁远地区接应,还有远洋舰队的海上支援。
虽然这一战是以试探为目的,但大唐也动用了大部分的底牌。
西征军的统帅依然没有公布,反而先公布了副统帅人选,毕国公阿史那社尔。
他将会统帅扈从军,配合唐军进行作战。
还有一个并不被大家所关注的事情,太子举荐东宫的几个将领加入西征军。
分别是薛仁贵、李孝逸、王方翼、裴行俭等人。
这里面就薛仁贵正式随军打过仗,还参加过征讨高句丽的战役。
在原本的世界薛仁贵就是在这一战名扬天下,落得一个白袍小将的雅号。
这一世因为岳山的关系,高句丽之战打的无惊无险,薛仁贵就少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