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少年褪下夜行衣,小新收好,便一头扎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少年被一阵怪声吵醒,窸窸窣窣,如人指刮蹭木台。
那声响从窗沿传来,少年心中一阵不安,拔出床头宝剑,起身快步闪至窗边,猛一开窗。
月色如银汤撒地,屋外空无一物。
少年正往外瞅,忽感身后发凉,连忙使出一招“怀中抱月”,身子后仰,一道力掌贴熊扫过。少年不禁惊出一声冷汗,跳至一旁立正身形,手掐剑诀,定睛观瞧。
就见偷袭之人身着白衣,头戴宣帽,面色煞白,一手倒背后腰,一手轻摇折扇。
少年见罢,先是一愣,随后丢下宝剑,跪地行礼:“恩公在上,恕幸天眼拙,望恩公恕罪!”
来者非是旁人,正是先前携自己跳崖的书生。
“恩公,那日你我坠崖,音信全无,我还当你死了呢!”少年说着说着,眼泪落下。
书生一笑,也未搭话,只是用折扇点了点桌面。少年知其有话讲,抹干了眼泪,赶忙站立一旁,书生点了点头,吟道:
“途遥遥,路坳坳,万阻难敌志气高。欲救天下于水火,以身涉险足称道;神乳丹,逆天道,食人心智夺人脑。欲问何物解其套,玉骨冰姿凌风傲!”
吟罢,书生挥扇,慢步走至门外,少年赶忙追出屋去,可书生早已消失不见。
少年回到屋内点亮烛台,写下书生方才诵的那幅词,揣进怀中。他躺回床上,心中不住地揣摩,这书生是从何而来,又往哪里去?想着想着又1睡过去。
第二日,少年与顾凤送余小兰姐妹出城,找了先前的奴隶贩子,又给了不少银两,把两人送回中原不谈。
待二人回到红夫人府中,少年知顾凤见识多,便拿出昨夜书生送的词,交予她解读。顾凤念了两三趟,说道:
“幸天大人,这全诗关键一段,便是最后那句“玉骨冰姿凌风傲”了。那书生未告诉过你如何寻这药物所在,而是教予你破解之法。”
“嗯,所言甚是,这样我们有两手准备,若是寻不着丹药,找着解药亦能解中原之危。可不知这句所指何物?”
“这玉骨、冰姿皆形容玉洁冰清之物,那词人苏轼曾写过“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一句,借此咏梅。”
“咏梅,那这便指的是梅花喽?”
“不过幸天大人,这荒凉大漠,哪来的梅花?”
“嗯,此话不无有理,这玉骨冰姿定另有所指。关于这丹药之事,还是等红夫人回都后再商议,这几日我们不妨问问这府中家仆,看看有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