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暗中蓄力,对无主的凤印个个虎视眈眈。
不少人家都将家族里适嫁的女儿全召集了起来,细细相看,哪怕身上有婚约都难能例外。
皇后之位于世家而言实在要紧,世家之所以能朝代延绵,维持着与皇室不相上下的地位,始终围绕在掌权人的身侧,保持着身为上流士族的利益,靠的,就是姻亲。
能成为皇后,便能为皇帝诞下嫡子,嫡子就能成为储君,继而成为新帝。
作为新帝的母族,一个世家所能享受到的便宜与利益,与寻常世家便不可同日而语。
即便称不上是簪缨大族,靠着送女儿成为皇后,也能真正地进身为皇亲国戚,从而为家族抬高地位,跻身真正的上流阶层。
仁安皇后薨逝虽还不足一年,因皇帝总是做出思念元妻、珍重元妻的姿态,大臣们倒还不至于太没眼力见儿地去劝皇帝及早立后。但大家都明白,这事或早或晚,必要先准备起来,才能占尽先机。
众臣看得出来,理论上,诞育皇长子的杨淑妃原本是继后的不二人选。但以皇帝和英国公一族势同水火的劲头,杨淑妃恐得不到这份殊荣。那往下数,尹昭容与胡充仪两家,颇有些蠢蠢欲动。
尹昭容之父现为吏部尚书,胡充仪之父则为工部尚书,二人都是天子近臣,虽谈不上是世家,却都是本朝新贵,深得皇帝重用。
这两人而今牟足了劲在皇帝面前表现,但求凭着前朝得皇帝的信赖,能为女儿于内宫博个优越。
三月底,正巧是尹昭容的生辰。尹尚书代妻子向皇帝求了个恩典,想让尹夫人入宫去为女儿庆生。
宗朔犹豫了下,到底还是答应了。尹尚书看人极准,在吏部主持多年,可谓是游刃有余,考官选官,眼光独到,颇为宗朔所信任。他虽知道尹氏有些小心思,但尹尚书于朝有功,母女团聚这样的小事,准便准了。
因涉及外命妇入宫,宗朔当晚便与谢小盈知会了一声。
谢小盈也是无可无不可,她道:“陛下都许我与阿娘团聚,叫尹昭容见见家人,亦是好的。原本大家趁着年节与先蚕礼,都还能在皇后恩准下见一见家人。只今年仁安皇后不在了,反倒没了机会。陛下既许了昭容,不如也让胡充仪与杜充容的家人,得了机会进宫看望一次吧。”
“唔,你说得不错。”宗朔平日从不想这些事,被谢小盈一提醒,他也想了起来,“这两年夏日无大汛,胡尚书也算功不可没。朕虽暂时不准备给他们提官衔儿,这种虚赏倒可以安排一番。”
再看向谢小盈,便愈发觉得她有一种“贤内助”的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