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上,网友及媒体登时蜂拥而至的去看,想要确定论文是不是真的如那些参赛选手所言质量不佳。
他们怀抱各种不同的目的点开这篇论文,从题目开始看,摘要、关键词、目录……然后都是一头雾水。
什么叫“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什么是“s原子”??
为什么光是融合实验部分就能写那么多字???
…………
不论他们抱有设么目的,是否物理专业,又到底在这次争端中站谁,打开论文那瞬间都无一例外的两眼蚊香圈。
天啊!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白芍芍他们写的论文原来是这么深奥晦涩又难懂的东西吗?
第78章 四合一鱼塘四级了。
并非所有质疑白芍芍团队获得“芦花物理杯”的人都是不懂物理的, 就仿若那些同参加了这个比赛并进入到第三轮评审的其他参赛选手,绝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可他们确实都看不懂这篇《多重耦合振子系统下bec与s原子融合探寻》。
原因很简单。
这篇论文过于前沿。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物理界一直都只是被爱因斯坦预言的存在,也就四年前堪堪被人工合成, 至今都无甚这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即使偶有几篇讨论bec存在意义及应用设想的论文, 无一被选用为核心期刊论文,便是因着没有实验数据, 从头到尾都是车轱辘话在反反复复地说。
人或许总是恐惧未知的,大多数人虽没有质疑bec存在的意义,却无一例外都表示了对现下将之合理应用相关行为和实验的不看好。也正是因此, 即使bec已经被人工合成了四年,有质量的论文也屈指可数, 更遑论是谈及新实验进度和设想的论文了。
因此, 除了参与进栾云阳手下那个实验的项目组成员,其他来人来看白芍芍他们这篇论文,无论外行、内行亦或者是有众多科研成果傍身的物理学家, 在看到这篇论文的第一反应,都是仿若打开新世界的茫然, 区别大概就是外行可能看半天也不懂, 而在其他领域成果显着的物理学家在多方交流与探寻后, 还是能理解的。
当然了,后者足够理智,也不会被媒体记者煽风点火的通稿,以及那些实力不足以至于未能获奖的参赛选手不自觉的嫉妒不甘言论牵着鼻子走,网络上“理中客”、“正义使者”的那群“键盘侠”大多是纯外行或半瓶水咣当的存在。
眼见论文实在是看不懂,搞得整个人满头雾水,这些网友便去各大社交平台艾特一些自己认为权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