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不会容易到哪里去了。
因此,笔试开始之后,白芍芍就听自己座位后面那个男生时不时的深深叹气声,还伴随着“啧”和忍不住的“艹”声,暴躁显而易见,估计就是被题目给难到了,正费劲作答。
隔了条走道的左边那个女生也是,抓耳挠腮的,一会儿抖腿,一会儿转笔,口吐芬芳声虽然没有,磨牙声倒是隐约可闻。
白芍芍又低头看了看摆在自己面前的笔试试卷题目。
如何人工合成bec?(不用具体数据,只要基本过程)
谈一谈你对多重耦合振子系统的同步动力学认知。
s原子目前成功融合并成功应用的案例。(2个)
…………
太简单了。
重新看了一遍,确定自己应该没有理解错这几个题目的意思,白芍芍不由心中暗叹。
本身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在与“多重耦合振子系统下bec与s原子融合探寻”有关方面,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已经足够丰富,偏偏物理界现下对bec的实际应用并不看好,真正用心去立项研究了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栾院士一人,偏生为了避嫌,“芦花物理杯”赛方又不可以去找栾院士出题,只能找其他物理学家出。
术业有专攻,研究方向不同,在这个领域其实也就是“外行”,又没有实验经历,单凭对他们论文的短暂阅读根本出不了什么高难度的题目,这才导致白芍芍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拿到的是份假的“芦花物理杯”第三轮评审笔试题目试卷,尤其是在好似周围所有参赛选手都被难到了的情况下。
撇撇嘴,心说反正自己只是来参赛的,题目难易不是她需要负责的,白芍芍便拿起笔,开始作答。
边写,她边脑子里响起一些旋律欢快的调子,轻松自如得仿佛只是在回答一份再简单不过的采访题。
真·玩儿似的。
与之相反,坐在她后面的那个男生却是快要被逼疯了。
徐汉义是在读研究生,这次参加“芦花物理杯”是觉得不说金银铜了,起码也得混个优秀奖回去,这样才能在读博时候选理想中的专业。为此,他还厚着脸皮抱了同实验室一个学长的大腿,死皮赖脸地和他们组在了一个团队里。
原本他主意打得很好。决赛时的答辩反正不用他上台,而即使被评委提问了,那些简单的理论他完全能答上来,毕竟抱大腿不代表什么都不做,论文还是付出了很多时间去努力的。
可他妈谁能想到今年的“芦花物理杯”突然就改革了,第三轮评审增加了个什么鬼笔试,题目还出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