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t了,两人当面互相哔哔了一波,小吵一架,而后便是一起讨论学术问题。
看到网上这些言论,cecilia的第一反应就是出面反驳,甚至想着让当时一起“乌龙”了的朋友们也出面表态,被gilbert及时拦了下来,提醒她:“华国有个说法,叫‘真金不怕火炼’。等一个多月后期刊上市,他们拿到手,仔细推敲后就会发现确实不存在问题,自然就会打脸,我们那点事也太丢人了,还是别抖出去了。”
理的确是这个理没有错,但这口气憋在心里也太难受了些。
因此,作为《数学年刊》学术编辑也是那篇《周氏猜测的证明》论文审稿责任人,cecilia、gilbert和byron几人还是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新动态,表示自己可以接受有理有据的质疑,但不接受没有理由就对自己学术能力的妄自揣测。
而有了cecilia他们的带头,那几个早就在默默憋屈着的“乌龙游戏受害者们”也接二连三地冒泡了。
当然,他们没有直接自爆前段时间那个绝对会被说的“乌龙”,一个个比谁都义正言辞。
wilson:互联网的发展让交流变得方便,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看到网上这些言论。不提部分只是刚读大学的本科生,甚至还有大学都没上的人居然在质疑权威期刊的审核结果……这真的是交流的结果吗?一群外行在指点内行的业务成果?坦白说,我觉得这是非常可笑的。
darren:期刊没有上市,作为罗米尔大学的教授,我都不敢说这个证明是存在问题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却都敢质疑身为sci的《数学年刊》论文审核能力?你们知道爱惜羽毛,这个期刊的工作人员就都是傻子吗?还是说,我平时不怎么上网,不知道地球已经人均数学家了?
francis:撇开这篇《周氏猜测的证明》论文内容正确与否,单说网上对“周氏猜测”的瞧不起。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和无知者辩驳上,只是想说,无知有时候很可笑。请问你们知道“幸存者偏差”吗?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幸存者,就很可能存在与实际不同的偏差,比如你们只上网不看书,只看娱乐综艺不看论文……不太明白你们对sci期刊指点江山的自信来自哪里。
…………
文化人怼人,从来不是张口闭口的脏话,只是最简单的字眼,却往往直扎人心,尤其是francis那句关于“幸存者偏差”的说法,宛若一把利刃,几乎要将那些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开始一顿输出的键盘侠们的心都扎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