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前又被人纠缠住了。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灰袍汉子,方面短须,一脸忠厚,苦苦央着祝枝山买他手中之画。
“观先生形貌,必是学问渊博的饱学之士,此画是在下心爱之物,本不欲转让,奈何客居蹭蹬,饔飧不继,迫不得已唯有割爱,先生风雅之人,当不致使此画蒙尘。
”虽已开春,京城内寒潮末退,大汉只着了一件单衣,说话间瑟瑟发抖。
“走开走开,这套说辞怕不知对人说了几百几千遍,骗得谁来!”来兴揉了揉哭得红肿的眼睛,甩袖哄人。
“僮儿不得无礼。
”祝枝山见那汉子潦倒落魄,心存怜悯,更莫说听他那话中还带了一股淡淡的江浙口音,顿生亲切之感。
“敢问兄台台甫上下,仙乡何处?”
汉子面生赧色,“在下浙江台州府人士,贱名不足一提。
”
“难怪,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更何况家乡远在千里之外,”此人尚有廉耻之心,祝枝山也不强求,指着汉子手中画轴,抚髯笑道:“可否借敝人一观?”
“先生请。
”汉子喜不自禁,匆忙展开画轴。
但见画中是一幢小楼轩窗,透窗望去,一位白衣女子正自垂眸弄箫,其所处楼阁也不知建在何处,周遭云气缥缈,殿宇隐现。
祝枝山看着画作不禁一呆,江南之地人文荟萃,其中不乏书画大家,吴中更有沈周老先生开宗立派,自创一代新风,好友唐寅、文璧皆是其门下佼者,他虽不善画作,鉴赏能力却可称不凡,这画师显然也用尽心力,但笔下凝练之气不足,画中景物略浮于表。
不过画师似乎也志不在此,殿宇楼阁仿佛只是个中点缀,仙气缭绕只为衬托人物飘逸出尘,画中女子秀眉凤目,栩栩如生,娟好容颜之下,透着一股子清冷不食人间烟火的恬淡,祝枝山目光在女子身上驻留良久,天上若真有瑶池仙子,怕也不外如是吧。
“画是不错,只是欠了几分意蕴,画中人……”祝枝山摇摇头,赶走脑中的胡思乱想,徐徐道:“显是用了心血的,但也正是过于着力,使得整画少了几分挥洒恣意,这字么……”
画作一侧题了几行行书,祝枝山一扫落款,惊讶道:“此画是倪文僖公所作?”
“正是,”终于见了一个识货的,大汉喜上眉梢,连
声道:“文僖素少作画,更难提有作传世,年前倪文毅仙逝,身后无嗣,此画遂入坊间,恰逢在入京事,幸而得之,先也晓倪氏父子皆是浙,在仰慕已久,得此画只叹有缘,若非……唉,断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