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回了县衙后就让陈县令开始准备预热,那几个缠绵悱恻的故事还没写出来呢,这等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最为百姓钟爱,读书人也吃这口,总得在他们来之前先让安顺县本地的百姓知晓这些故事。
陈县令都服了,没有故事自己让人动笔写几个可还行?这操作可真秀,秀到他头皮发麻不敢有任何意见。
编故事都不能算是大事,顾淮之心里其实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还得让木匠们过来帮忙。真要能成,那安顺县这个旅游景点就有了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别人没有你有,那你就赢了。名胜古迹自然景观这些东西,别的地方想弄也能弄出来。只有搞点特殊的东西,才能留住游客,继续发展旅游业刺激经济才行。
顾淮之心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朝廷本身养了不少能工巧匠,那都是财富,是该让他们干活了。
陈县令不知道顾淮之已经瞄上了木匠,想了想,还是想从顾淮之这里得出个准确的答案,恭声问道:“府君先前说的修路之事……”
顾淮之也不卖关子,直接给了准信,“马上要到秋收了,这会儿不好让百姓修路。等忙完秋收,百姓们空闲下来,你再传消息下去,说是县衙打算修路,来修路的都给发工钱。”
“还给发工钱?”陈县令顿时惊呆了,“要修这么多条路,工钱可不少。百姓本就要服徭役,不如就算他们的徭役,也好省一笔银子。”
顾淮之立即摇头,“不可。若是算服役,百姓只会叫苦,心里有怨气也干不好活。发工钱,他们肯定抢着干。百姓高兴,县衙派去的监工也高兴。”
这倒也是,陈县令便不再说话,反正最后得利的是他,又不要他出银子,县衙办事的人也轻松,没毛病。
结果就听见顾淮之补了一句,“对了,山民那边你也派人去问一问,都是我们治下的百姓,他们下山的那条山路,若是他们同意,我们也顺便帮他们修一修。同样的,他们出人,我们发工钱。”
陈县令这回是真的惊呆了,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话都说不利索了,“府……府君三思啊!山民彪悍,不喜与我们接触。修路这事儿,若是说不好,恐怕会引发双方纷争。”
府君你醒醒啊,虽然人家山民生活在康郡内,算是你治下的“民”,但人家真的不会听你的啊!
“所以要劳烦陈大人多多费心了,修路的银子都由我们出,为了避嫌,我们的人不参与修路之事,只管出银子。这样的好事,想来山民不会拒绝吧?”
陈县令正要开口,顾淮之又笑眯眯地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