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辞意不理解他这种行为。
既然无视课堂,上学的意义何在?
“了解完时代背景,作者信息以及个人履历于文言文学习来说也相当重要。”
“那么请闵邯同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本篇文章作者。”
闵邯停笔。
脱口而出的是准确无误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这种在考试中只占两分,却要反复去背的知识即使在a班也少有人能做到熟练掌握。
更不用说像闵邯这样滚瓜烂熟。
孟辞意悟了一个真理——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上学的。
她想试试随便找一个作者,然后将闵邯说的和百度上比对。
肯定很好玩。
“不是死记硬背下来的。”像是读懂了她的心思,又或许是她把想法都写在了脸上,闵邯沉声解释,“爱好。”
孟辞意:“你喜欢背东西?”
闵邯:“……”
放弃和她交流,闵邯合上习题册,又拿了本新的出来。
亏他还觉得她挺聪明的。
“老师带领大家剖析课文之前,先请大家以同桌为一组,对文章进行理解性翻译。”
同桌之间合作翻译,是语文课上的必备环节之一。
也是孟辞意最讨厌的环节。
孟辞意:“你想翻译前半段还是后半段?”
闵邯:“前半段。”
分工完毕。
闵邯单手拿着课本,拖着慵懒的调子,看似不经意,每一个字都解读得精准到位。
“你学过?”孟辞意忍不住问。
“根据前后文不是都能分析出来吗?”闵邯反问。
真的假的?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孟辞意默读后半段的第一句。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还好。
应该不是很难。
“熊咆哮……龙□□……之后它们去喝岩石里的泉水。”
前半句翻译完了,孟辞意自我感觉良好。
信心满满地翻译后半句。
“树林很深,长满了栗子,高处的岩石很震惊。”
闵邯:“……”
若非她一脸专注,他怀疑她是来搞笑的。
“这句的正确翻译是‘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他每发出一个字音,孟辞意脸颊的温度就会上升一些。
怎么会差这么多?
“殷”不是喝水的意思?
闵邯:“剩下的我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