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灾?”“灭族?”皇甫庶笑:“关我什么事么?他们认我是皇甫家的人么?少爷,我叫皇甫庶,这名字你听不出什么来么?”喃喃又道:“要说怕,我只怕会连累到我家小姐…可小姐活的生不如死,应该也是不怕死的。
”“…皇甫叔伯,还是谢你好意了。
”半晌无语,皇甫庶摇头轻道:“少爷,你现在这身子,又能救得了谁?就是侥幸救得赵家姑娘,能带出城的么?…那开封城进得容易,出来可就难了。
”“…”“少爷,我们命虽不值钱,却也不会陪你去送死的。
”……已是夜半,候院里已无人语,夜上有圆月半悬,淡淡轻柔里,似在叹着这人世间凄苦,述着那几抹往事:正正二十二年前,楚元143年,大楚楚成宗之十六弟趁其重病之际,率乌衣教教众发动宫变,囚楚成宗,逼其让位,立国号天佑。
同年二月,昭告天下,在五年内还政于民,同时发布一系列变革条令,史称“天佑变法”。
楚元147年,历经三四年,变法之种种恶果涌现,由于对时政及待遇不满,朝堂大臣、地方官员纷纷请辞,不再理政事,加上连年的饥荒,更让中原大地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各地藩王以拥成宗还朝为名揽兵夺权,金兵又趁机欲夺关南下,渝关(今山海关)危急,大楚百年基业要毁于一旦。
楚元147年秋,西北边将赵起率西北军回京,迫禁军临阵倒戈,败乌衣教教民于京城近郊,天佑帝(楚庄宗)兵败自焚。
楚成宗当月还朝,年底,昭告天下,废除一切新法,沿袭旧统,焚所有新法相关书籍,另悬赏缉拿逆弟所创乌衣邪教残余。
虽被篡位四载,楚成宗仍念手足之情,赐逆弟以谥号“庄”,并下旨严禁文人墨客妄议朝政、对其口诛笔伐。
楚元148年,新封靖边侯赵起独子生日宴上给人偷走,寻访多年,不见音讯,也不知生死,有人怀疑是乌衣邪教徒所为…那婴孩确为乌衣教徒所掠,行事的正是藏匿于深山荒村的乌衣教二、六两位香主,他们为报其教主之仇,偷了赵起的儿子,除了要让赵起品其丧子之痛,更是要将那婴孩养大成人,教唆其去诛杀赵起,让赵起死在自己儿子手里。
可这世间事,常不如人所料,那孩子在长到十岁之际,习武对练中为其师兄所伤,不治而亡。
两人只得另想他法,寻得与死去孩子长相颇为相似的一乞子,烙梅花印于脚底,以鱼目混珠,教养几年之后,让他前去开封乞讨,以让赵家人寻得并相认,以待时机,能手刃赵起。
凭脚底那烙印,让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