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满眼都是敬畏的神色:「母亲,孩儿前日习武,对杨家枪第十五式颇为不解,特向母亲请教。
」穆桂英恋爱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我儿文广,现在真是越来越懂事了,竟自个儿研习武艺,将来必类尔父,可为国之栋梁,为天子排忧解难。
」就在此时,忽然杨府鼓楼上鼓声大作。
穆桂英惊问左右:「出了什么事?是谁下的令,在鼓楼上击鼓?」天波杨府乃大宋军旅世家,府上是有规矩的,凡是鸣鼓,全府上下,无论男女老幼,皆要披挂整齐,到银安殿听候调遣。
而在这个府里,也只有佘太君和穆桂英才有权力可下令鸣鼓集合。
自从三年前,穆桂英平定了西夏的战事后,府里再也没有鸣起集结的战鼓。
一名丫鬟慌张地跑来禀告:「少夫人,平西王过府,老太君下令着急众夫人,在银安殿集合!」穆桂英思忖道:「这平西王狄青的儿子狄龙,前几日刚砸了我家的闹龙匾和下马牌坊,今日忽然到府,不知有何要事?难道是来赔礼道歉的么?」思忖间,鼓楼上第二通鼓声想起。
杨府规矩:第一通鼓响,全府准备;第二通鼓响,全身披挂;第三通鼓响,全府上下齐到银安殿恭候。
穆桂英急忙对杨文广道:「吾儿文广,速去地窖躲藏起来,莫让外人瞧见了。
」为什么全府集结报到的时候,杨文广确要在地窖里躲藏起来呢?原来,三年前穆桂英的丈夫杨宗保远征西夏,不幸战死身亡,穆桂英代夫出征。
不想文广却患了重病,老太君遍求名医,终于将文广医好了。
因杨家几代,皆在沙场阵亡,如今仅留下一棵独苗杨文广,虽文广还是年幼,但不假时日,也可以上战场征战了。
为了保全杨家最后的血脉,佘太君胆一大,心一横,便向天子上了一道奏章,谎称杨文广病死。
天子信以为真,感念杨家几代忠烈,特赐金匾一块,上书「为国绝后」。
正因如此,杨家对杨文广的存在也是讳莫如深,因为此事一旦败露,必将全府背上欺君之罪,搞不好会落个满门抄斩。
记住地阯發布頁杨文广也知道事态的严重,二话不说,收拾起兵器,退回地窖去了。
穆桂英招呼丫鬟,回到闺房顶盔带甲,等她赶到银安殿的时候,正好第三通鼓响。
银安殿上,佘太君面如沉水,端坐如钟,两旁众寡妇太太都披上了久违的战甲,穿袍束带。
老管家杨洪吩咐众家丁,大开府门,恭迎平西王狄青。
少顷,杨洪便带着狄青穿过院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