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应道。
<o:p></o:p>日子在绿荫渐浓中丰润起来。
赵春怀再不用到菜市场去买菜了。
饭桌上却常有芹菜、西红柿、茄子等时鲜菜蔬。
初秋时节,文景早早就扳了嫩玉茭,送给左邻右舍尝鲜。
于是,大家都夸老赵福气大,走了个又馋又懒的搅家婆,娶了位勤俭持家的七仙女。
那小青年还写了首“赠陆园主人”的诗,送给文景:<o:p></o:p>一枝出墙的红杏<o:p></o:p>唤醒了沉睡的春天<o:p></o:p>披着霞光的女神<o:p></o:p>照亮了高塬,照亮了绿野<o:p></o:p>晨露洗她的面庞<o:p></o:p>东风梳她的发辫<o:p></o:p>关不住满园的浓绿<o:p></o:p>掩不牢心扉的笑靥<o:p></o:p>谁曾慨叹“日当午”的汗滴<o:p></o:p>笑傲须眉,笑傲“盘中餐”<o:p></o:p>出于礼貌,文景夸诗人最后两句特别好,翻出了新意。
对诗人的情怀并不去认真体会。
她只是为自己能成为职工家属中受欢迎的一员而高兴。
——从慧慧的来信中知道母亲很认药,身体比往常健康;文德已学会了自行车,常常带着同学们去兜风;父亲站在吴庄十字街井栏边也挺昂扬,开口闭口想提省城火车站……。
文景便很受安慰了。
而这一切,都是受惠于赵春怀。
想到此,竟然从过去的无奈中生出些优越感来。
女孩儿能靠出嫁而一步登天的人还不太多呢!<o:p></o:p>确实,省城西站的职工家属们生活得自由自在,既舒适又平静。
无论从经济地位还是从政治地位来说,在当时的社会各阶层中,她们不上不下,不卑不亢。
既不象农村那光荣的贫下中农婆姨们衣衫不整、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又不象上层人物那样为了地位和权势,处心积虑、勾心斗角。
她们也不必为了附庸时尚而违心地办事说话,常常能放纵自然的情感。
文景感到无论从身体还是从精神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