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关键的人物没起关键的作用。
不是这个人与文景交情浅不肯诚心帮忙,是因为她刚巧出了远门。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联想到这个人就是小个子喜鹊。
也就是最先给文景提供信息的公社卫生院的妇产科小护士。
当文景爬上公社卫生院的高坡,穿过那铁栅栏门,想找这“吉祥鸟”问个究竟时,又扑了个空。
那位身穿白大褂的妇科女医生告诉她,喜鹊到地区办的培训班学习去了。
培训期限为一个月。
关键时刻,传递佳音的喜鹊飞走了。
<o:p></o:p>返回的时候,红旗公社的广播员正作午间播音。
吴庄“一打三反”的新成果已成了头号新闻。
路旁三个端着海碗的吃饭的男人正蹲在一棵槐树下,一边听广播一边拉话。
其中一个大个子说:“红旗是不让栽荆条编筐了,吴庄是不叫种苇子编席子了,这不是尽卡老百姓的手脚幺!”另一个中等身材的极象是吴天才的妹夫。
他的话说得更难听:“家里炕席烂了,再也没地方寻些苇茬子来补了。
今后买不起棺材的穷人甭指望用席子来裹尸了。
”……<o:p></o:p>他们的牢骚、他们的一筹莫展,象一粒粒石子儿击打着陆文景的心湖。
使她内心的痛苦和抑郁一波一波推进,此起彼伏。
日头已经偏西了,她不觉得饥饿,只是一点儿也打不起精神。
她慢慢腾腾踽踽而行。
不想回故乡,不想回那毫无希望的吴庄。
不愿见父母,更不愿见吴家兄弟!然而举目四顾红旗村所遇到的都是生面孔,又那有容身之所呢?<o:p></o:p>在红旗村的村口,文景终于遇到一位熟识的人。
他是红旗的文艺骨干。
相貌和演技曾号称红旗宣传队的“洪长青”。
他一见文景,就堵住她大骂这次招工的不公。
他说在红旗论个人条件,他是首屈一指。
连下来选人的针织厂考察组的人都这幺说。
他们特别想招他,还与他单独交谈过。
因为男演员象他这水平的特别缺乏。
结果却走了个副书记的小姨子。
那小姨子会什幺?就回浪浪地扭屁股,唱个“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怪不得社会上流传“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