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刚好跟沈财荣同岁,名字叫做许仁昌。
两人既是邻居,自然从小就成了好朋友,一起玩耍,后来上学之后又一起成了同学。
许仁昌的父亲是退伍兵,在那个年头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家庭。
沈财荣记得,自己的厄运大约是从他七岁那年开始的,那一年的六月一号晚上,收音机里突然传来最高领袖对京城大学生在京大校园里贴大字报的赞许,很快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红色运动席卷了全国,两江市最为南方重镇,自然也是这场运动的中心之一。
几天之后,一个叫做「工作组」的组织进驻了两江医科大学,开始掌管学校,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全部原任校领导被「工作组」取代,工作组进校之后,学校停课,用全部时间搞运动,也就是开会、贴大字报以及学习最高领袖着作和语录。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的父亲多次被人强行拉到公审大会上批判,学校的老师和负责人都成了被「揭发」的物件。
学生对老师,先是直呼其名,进而咒骂喝斥。
整个学校贴满了大字报攻击学校原领导人教师,几乎每个老师都被大字报攻击。
沈财荣还记得,原来的老校长,一个须发皆白、总是和蔼可亲地将几颗糖果塞在他手里的七旬老人,在一次被带上高帽游街、任全校学生往自己身上吐痰并拳打脚踢之后,在那天夜里,从学校的教工楼上一跃而下……第二天,沈财荣下楼时,清清楚楚地看到老人白发飘飘的脑袋在自己面前摔得跟个碎裂的西瓜一样,血和脑浆溅了一地,在雪白的雪地上,好红,好红。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的父亲,却一次次地顶过了批斗,可惜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像他父亲这样的人注定了只能有一个下场。
在学校的老领导一个个被斗死之后,终于也轮到了他的父亲。
那些父亲往日里的学生们,挖空了心思给父亲罗织了一条条足以让他万劫不复的罪状,其中有一条,是参与由前校领导所组成的「搞军事政变的反革命活动」特务组织,在当时,没有人敢质疑,没有人能辩解。
而他的第二条罪状「反对最高领袖」则更是匪夷所思。
证据之一是,前一年两江市发生过一场地震,当时为学生的安全,学校告诉学生,若地震发生,要赶快离开教室。
有学生问是不是要把教室里挂的最高领袖画像带出来,而当时父亲未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没有说要也没有说不要。
类似这样荒诞的「罪名」还有很多。
总之,父亲成为了学生们批斗的中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