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了。
”程郑道:“皮货、布料、珠宝之类不宜太多,当以五万金铢为限。
”“田产获利太慢,但你们想投资,我也不反对。
”陶弘敏道:“依我看,田价腰斩是肯定的,咱们的出手价,我觉得三折可以接受。
”赵墨轩道:“洛都以往的田价大概每亩十枚金铢左右,三折就是三到四枚金铢一亩,十万金铢约是三万亩。
三百顷……似乎也不多。
”程宗扬向王蕙拱了拱手,笑道:“有请嫂夫人。
”王蕙拿出一页纸,“我们核算了一下,以洛都为例,除去池泽山地,周边的良田大致在三万顷上下。
洛都商贾名下的田地,有据可查的共两千六百顷。
这个数字是大司农署中抄来的。
依我们私下查访,属于商贾所有,但未登记在册的,与此数大致相当。
合计有五千顷上下,所雇佣的佃农合计家眷不下五万人。
”程郑倒吸了口凉气,“怪不得要禁田。
竟然有这么多!”洛都商贾户数只有总户数的三十分之一,占有的田地却将近六分之一,雇佣数万佃农,坐收田租——当初算缗令奏疏中对商贾的斥责也非是无因。
王蕙继续说道:“从收益来看,洛都周边田地亩产三石,田租通常为四成,合一百四十四斤。
汉国田赋三十税一,再除去管理、运输和收租的人手成本,每亩可净收一石左右。
洛都粮价如今已涨至每石一千五百文,此数不足为据,按通常年景每石六百文计算,一亩地的田租可收入六百铜铢。
”“洛都田地价格每亩大致在十枚金铢上下,六百铜铢,相当于每年百分之三的收益。
”众人都在心里盘算,百分之三的年收益并不高,但十分稳定,尤其是有些地方田租收到五成或者更多,粮价也不时波动,若以如今的粮价计算,年收益超过百分之七,收五成田租的话,年收益甚至接近百分之十——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一般生意的利润了。
王蕙这才开始说到正题,“以此为基础。
田价每亩六枚金铢,年收益为百分之五。
已经值得购入;每亩五枚金铢,年收益百分之六;假如降到三折,每亩三枚金铢,年收益为百分之十。
一旦降到此价,我建议投入所有资金进行收购。
”众人良久都没有作声。
最后陶弘敏叹道:“我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还真蒙对了。
一点风险没有,坐收一成的年息……啧啧,看来永远都降不到这个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