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过后一会歪向这边一会又挪向另一边。
路的前方还有像雾像蒸汽一样的东西在升腾,专家说那是散热。
杨总的车里不热,但杨总的额头上在冒汗,杨总也在散热?革命圣地:沙家浜。
当然叫革命圣地只能说是胡海人心里最美好的梦,学校的孩子都知道,那是红色教育基地。
一部红色经典京剧《沙家浜》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四大样板戏红遍大江南北,甚至蜚声世界,因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无数次带着外宾欣赏过这部支持发展创造出来的的京剧。
这让很多外地人忽略了胡海的存在,只记住了沙家浜。
郁闷的我们只能费尽心机的去解释真正的胡海文化有多厚重,有多悠久,有多辉煌,名人如何如何多,不仅仅是个沙家浜,但说了半天,人家还是一脸茫然,那时真想给自己两个耳光:「累不累啊,你说的人家能懂吗?自讨没趣。
」从那以后,别人再问起我,我会非常自豪地说:我家在沙家浜。
于是我得到满是羡慕的笑脸。
肤浅原来比深厚更有市场。
以前我一直想,为什么我写的那么华美的文字没人欣赏。
原来是不适合大众,太晦涩了,而自己却常常陶醉其间。
红色代表火热,在一个火热的天来到一个红色地方,那是更加的火热,因为杨总也有一颗火热的心。
?沙家浜没有因为他们的到来有任何的改变,改变的就是多了一部车,一对男女。
红色基地没有因为他的红色在这样炎热的夏天带来火热的人潮,富足的生活已经让怕苦的人们不愿意跨出舒服的空调房。
烈士的付出和牺牲,艰苦条件下的坚持和无私就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理想: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的日子。
所以,躲在空调房的人们理所当然,毫无愧疚地在享受着烈士,英雄们给他们的胜利果实而面无愧色。
历史陈列馆素材不能不说不丰富,不论陈列的东西真假与否,那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有必要给予尊重和崇敬。
哪怕有一点的亵渎最少也是对先烈的不敬。
杨总现在好像有点不敬,那些先烈让人们热血沸腾的战斗情景介绍,丝毫没有引起杨总的兴趣。
但他也看,看什么呢?她的细腰,她的臀部,她傲人的胸部。
杨总几乎进入遐想和梦游的状态,或许还在描绘着最香艳的画面。
她终于走到了展览的尽头,回过头才发现杨总不在身边,她一边喊着杨总一边找了过去,原来杨总正站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