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全有了,单靠菊儿一个人,没有其他老师,要办起学校来,也很难啊。”
“东西没有,咱买;老师不够,咱招。”“啪”地一声,“烧鸡王”将拐杖重重在砸在地上,“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话音刚落,“烧鸡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存折来。
“菊儿姑娘。”“烧鸡王”对菊儿说,“这里是五万块钱,你先用着,把该添置的东西添置上。回头,再想办法招几个老师,你和他们的工资,都由我来发。”
听到“烧鸡王”这么说,大家都激动得鼓起了掌。
“您就是‘烧鸡王’吧?”经理走到“烧鸡王”身边,问他道。
“是啊。”“烧鸡王”回答,“怎么,你认识我?”
“不认识。”经理说,“不过,经过这一次事儿,咱们不就认识了吗?再说,从前我听菊儿多次谈起过您,说您做烧鸡的技术是一绝,方圆百里的人,都会专门跑到您的铺子里买烧鸡。”
“那都是祖宗传下来的手艺。”“烧鸡王”说,“有快五百多年历史了吧。”
“有件事,我想和您商量一下,不知您老人家同不同意。”经理说。
“有什么话尽管说,只要我能帮得上忙,绝不会让你失望。”“烧鸡王”说。
“是这样。”经理说,“我想把您做的烧鸡,引进到我们饭店里来。除了成本,卖烧鸡所得的全部利润,都拿来支持菊儿办学。毕竟,学校办起来后,各方面都需要钱,单靠您老一个人支撑,一年两年可以,时间长了,再多的钱也不一定够用。而有了这笔细水长流的活钱,学校也就有了长久的保障。”
“没问题。”“烧鸡王”把话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你什么时候要,要多少,告诉我一声就行。不管你要多少,我都以最低的成本价供货。”
第八章 办学6(2)
“君子一言。”经理大声说。
“快马一鞭!”“烧鸡王”朗声回应。
这一切,被菊儿和其他人看得清清楚楚,听得真真切切。经理和“烧鸡王”达成这样的协议,是包括菊儿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一时间,大家的眼睛都有些湿润,那位在医院做清洁工的中年妇女,还轻轻啜泣起来。
此时此刻,太阳已经悄悄接近了地平线,一片吉祥的红光,把旧厂房、站在旧厂房里的所有人,以及旧厂房不远处的城市的高楼大厦,全都染成了美丽的红色。这种红色,是典型的中国红,它洋溢着无限的幸福,也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在这样的中国红里,即便是泪水,也会变成像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