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之时,就开始了。一年多来,沙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潩洲伐木场张副场长的大公子张宝增,和沙县一中的几个同学,在沙县县委门口贴出了全县第一张大字报,炮轰县委、县政府。这阵风逐渐蔓延开来,许多司令部、战斗队纷纷揭竿而起。几个经常往县城跑的年轻人,也把这阵风带到我们工地来。不同班组的十几个人凑在一起,成立了“八一战斗队”,由程述田负责出去跟张宝增联络,加入他的“七二五革命造反总司令部”。随后不久,与之相对立的、被我们称为“保皇派”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也挂牌成立。
“七二五指挥部”准备一次大行动,秘密通知大家在1967年元旦这一天,到县委、县政府门口,拦截书记马补留,冲击县委、县政府。林业车队、交通部门车队,都被无偿调用。那一天,两部卡车开到白溪工地,装了我们满满的的两车男男女女。其中当然也有是乘机搭车去县城办理私事的。汽车开到县城火车站旅社门口,大家纷纷下车。我们就把临时指挥所设在二楼,几个头头脑脑就在那里开会。多数人都安排在楼下的大通间里住宿,男女各归一边。有的两个人一张床。旅社不但不收我们的住宿费,还要供应我们的三餐伙食,只要县文革小组出具便条即可。开便条的事由程述田料理。
为了适应这场红色革命风暴,我们可以凭条到百货公司提取整匹的白龙头布,到印染店染成草绿色,再裁制成“军装”,戴上“红卫兵”袖箍,俨然象一个军人!当然,这些费用都是不需要支付的。但我没要求为自己配这种“军装”。
接下来的是“全国大串联”。凭着县文革小组的条子,学生可以自由乘汽车、火车到全国各地去免费旅游,其中也混入不少在职的混混工,借此机会到处白吃白住。文革小组从中央到省、市、县,层层设立。你只要有县一级的条子,即可到市里、省里直到中央,去加盖公章,就成了“全国通行证”。风风光光地潇洒一回。但我却守着新婚的妻子,一步也不挪动。因为她是农村户口,在这里没有粮食供应。再何况她山东老家太穷,需要我经济支援。我必须每天上工挣钱。
元旦清晨,各路英雄陆陆续续聚集县委、县政府门口附近。起初人数不多,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县委马书记正要进入大门,被预伏在一旁的一中学生拦住。张宝增立即拥上,纠缠他,不让他进机关。也不知道突然从哪里冒出来一套扩音设备,张宝增举起话筒就对马书记喊。高音喇叭传出的声音吸引了过往的群众,也将就在附近的“英雄们”招拢来。一时红旗飘扬,口号声此起彼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