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轮船平安驶过,船长在甲板上向小英雄们挥手致意。甲板上所有的人都向他们挥手致意。
在回儿童教养院的路上,歌声仍然伴随着我们的队伍流动。回到儿童教养院,同学们争吵着:要学娜塔莎,还是学卡佳?
第二天第一节语文课,昭英老师就布置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5
儿童教养院在思想教育方面,抓得比较紧。虽然当时没有政治课本,各班级根据需要和可能,自己选用教材或讲义。我们六年级,昭英老师就以苏联英雄的生平故事。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等,在我们心中树立起少年英雄的形象。特别是《普通一兵——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老师逐章给我们讲解,叙述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课后还给我们留下讨论题,组织我们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达故事的主要情节。表达得比较好的,选出在黑板报上刊登。我虽然不擅长画画,但我的一幅画也被选中。画面是这样的:左边几棵树,代表森林;稍中有一副石制的桌椅板凳,桌面上有一只闹钟,桌边靠着一杆猎枪。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萨莎(就是马特洛索夫)是个流浪的孤儿,他扒火车时与同伴走散了,被车警送到守林员马卡尔爷爷这里来,请马卡尔爷爷送他去附近的儿童教养院。马卡尔爷爷看到刚从煤炭车下来的萨莎,脏兮兮的,让他到河边去洗澡,换上孙子的衣服。吃了午饭,让集体农庄过路的马车,将萨莎带到儿童教养院去。这时候,萨莎刚从河里上来,面对闹钟和猎枪的诱惑力,脑子里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是在这里等候马卡尔爷爷,从此倍受约束,过儿童教养院没有自由的生活呢?还是借此机会,偷了闹钟和猎枪,再去流浪?最终,诚实的思想占了上风,他决定留下来。他答应过马卡尔爷爷,他要信守承诺。承诺是金。他坐在石桌旁,静静地等候马卡尔爷爷回来。
马卡尔爷爷回来了。他夸奖萨莎:
“你很诚实。诚实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萨莎跟着集体农庄过路的马车走了,要去儿童教养院。他依依不舍地和马卡尔爷爷道别。
儿童教养院的生活,塑造了马特洛索夫忠诚老实、积极向上、助人为乐、爱护集体荣誉的精神。萨莎的这些优良品格,深得教养员的喜爱和信赖。很多事情都喜欢差遣他,或者由他带领人去完成。有一次,由他带领鲁道夫,划着小船去集体农庄。鲁道夫和萨莎商量,一起出走,去周游天下。今天是特好的机会。但被萨莎拒绝了。萨莎耐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