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弥漫。那些还来不及出去的同学开始骂骂咧咧,但是,回应他们的是更大的灰尘。
闷了一大周,整整十天,谁都想马上出去放放风,可偏偏轮到自己扫除,换谁谁都会拿扫帚撒气。
终于可以轻松两天了,同学们像马蜂一样朝学校外面嗡嗡飞去。
校门外可热闹了,那些摩的司机这时格外兴奋,把喇叭按得山响,因为这时是他们找钱的最佳时机。几十里的路程就可以挣个二三十块,如果运气特别好的时候,躲过交警的巡查,多载两个学生,就是双倍的价钱,尽管价格贵得咬人,可还是有人坐。
要回家的同学太多了,而在这大山深处,交通又极为不便,摩的便成了这些留守少年乘坐的主要交通工具。
那些摩的司机期望马上回来跑下一趟生意,往往把车开得飞快,而那些坐车的小子呢,正值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总想体验一下飙车的感觉,于是一个劲儿地催司机开快点。
此时,学校讲的那些安全注意事项全都被他们抛之脑后了,于是,一些安全隐患就不时地显现出来。
有一次,一个摩的跑快了,把两个学生摔下了河,那两个同学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闻讯后急得要死。立马从外地赶回来,幸亏他两个只是受伤,一个摔断了腿,一个碰破了头,但都大难不死。最后那摩的司机赔了上万元的医药费才算了事。
老马的安全经46(2)
事后,学校又是印安全传单,又是大会宣讲,告诫学生不要乘坐“三无”车辆,尤其是不要乘坐摩的。可是,那阵风一过,学生又都我行我素,照坐不误。
为了节约俩小钱,我一般是一个月才回去一趟。
这周星期四在食堂大厅里,戴婷往我碗里夹了几片肉,然后约我星期天去河阳镇滑冰。她说,那溜冰场最近又装修了一下,还安了个大音响,溜起来特带劲。刚才那丫头就是来告诉我别忘记了。
自从上次坐她老爸的轿车到校后,我俩的关系更铁了一些,但绝不是寝室那帮小子说的那样,她是我的“那个”。在我的心里,我只是把她当做一个妹妹或者是一个哥们儿看待,大家彼此合得来,在一起玩觉得开心罢了,仅此而已。
至于她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也觉得没有必要去弄清楚,有些事情就要这样,难得糊涂。
溜冰场47(1)
溜冰场里播放着强劲的的士高,在那溜冰的大多是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
这里原本是河阳镇丝厂废弃的一个大仓库,精明的老板买下它之后,简单地吊了一下顶,安装了几串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