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般的茶闻名。他问众人,知道崂山茶为什么品质这么高吗。
王浩然和众人都摇头,有人就说,拷,吊什么胃口,卖什么关子,说呀。
这人喝了一口茶后,才说道,茶性喜温热,这江北气侯干燥,本来不适宜种茶。青岛虽在北方,却处于东海和北海之交,气候暖热相间,湿热宜人,属温润型的,往北一点就干燥,往南一点就湿燥。南方的茶虽然出名,但由于在热障之地生长,品性极燥。而崂山海拔为大陆海岸线最高,气侯湿热相宜,环境清峻幽凉,在这里长出的茶,就极其韵清爽润。这茶性一热,味就杂乱;一凉,味就纯正,所以这夏秋最宜饮崂山茶,冬春可以啜点南方茶。所谓“不似南茶,更胜南茗”!现在,早茬能买到几万元一斤,可见还是有识货的。
王浩然就说,山后面那个“海天茶场”,你们去过吗?众人又都摇头,王浩然就说,那里一到夏天,全些有头有脸的在那品茶,有本地外地的高官富商,还有韩国日本的一些社团人物,可让他们给赚了!
大家都对崂山茶感概了一番。
这时王浩然发现,原来杨灵涵不在场,就有些不悦。一看,他正站在瑟台上凝望,就朝他喊了起来,小杨,来来来,“崂山论道”开始了,由你先开讲,快过来!众人也都叫他。杨灵涵走进斐然亭,见众人都嬉皮笑脸看他,就一边往石凳上坐,一边说,讲什么讲,道可道,非常道,说出来的都是槽粕,精华只可意会啊!
这时就有人笑着说,杨秀才,说点我们能听懂的好不,别老云里来雾里去的,洒家水平不行啊
杨灵涵笑着说,你水平不行,你怎么水平不行拉,这些人可就你海拔最高。又说,咱们大老远来了,无非是想干成这事,大家在会上也说了啊,要干事,得讲究门道和方法。古代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个人的观点啊,咱今天做的这事,也不外乎这个道理,要提炼城市精神,就得清楚城市精神是什么?
城市精神,它就是一个城市的存在之“道”,是抽象的“一般”,而抽像的一般,又散落在具象的个别之中。要想提炼这个道,就得考察这些自然存在的个体,这个“自然存在”,面就广了,有地理特点方面,有气候特点方面,有建筑特点方面,有行政特点方面,有商业特点方面,有市民特点方面,有科技特点方面,有民俗特点方面,有教育特点方面等等。
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特点先分析、归纳出来,然后再综合考察它们之间的共性,尤其是那些具有形而上意义的共性。古人说,形而上谓之道嘛。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