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之中交织与共鸣的,已经远非是当前的一道符阵而已。
而是每一次,都是所有凝练的符阵在道人心神之中的碰撞。
罕有的,第二次在东土之中行事的时候,楚维阳未曾再有甚么别样的感触,偏生论算到这第三次的时候,好像是朦朦胧胧之中,有着更为高卓的缥缈气韵,从这种符阵的相继碰撞之间,若隐若现的想要得以体现。
而也正是伴随着这样的过程,那无端的缥缈气韵的映照与蒸腾之中,道人真个沉浸在了参道悟法的追索过程之中去。
于是,在这样漫长的注视过程里,入得禅师所见的,便真个是一个沉浸在道法演绎里的人,连带着其人的气韵显照也是有类于参道悟法的神韵。
可惜,这样观照着,仅只有着某种玄妙的意境被禅师所捕捉,禅师不是参道悟法的,禅师亦不懂得这个。
于是,当注视的新鲜感一点点的消退之后,月华禅师遂也不再那样频繁的注视去了。
第806章 感念辉光通悟境
于无声息之间,源自于神境真人的注视本身所自然而然带来的危机,便这样再度被楚维阳所化解。
只是,这一刻,楚维阳早已经不再苦恼于禅师的注视本身。
哪怕那种飘忽的真切神韵已经在这一过程之中从楚维阳的感触之中消减了去,但是在这样的余裕之中,楚维阳却并未曾趁着机会,将那些心神之中推敲与演绎出来的符阵烙印在山野之间。
更相反,楚维阳以更为沉郁与缄默的姿态,在亲自丈量过更多,更多更多的山野之后,进而在这一过程里更为沉郁与缄默了去。
好像是道人将全数的心念都沉浸在了参道悟法的过程之中去了,并且有着真正繁盛的道法之碰撞在楚维阳那磅礴的思感与念头之中交错。
渐渐地,楚维阳好像是在这样的无上符阵相互映照与碰撞的过程里,似是在那若有若无的更高卓气韵之中,把握住了甚么仍旧模糊的框架与轮廓。
道人希冀着能够将之看的清楚与真切。
所以楚维阳持续不断的进行着观照,进行着符阵本身的推演,进行着这样漫长的沉默之中的一个人参道悟法。
而也正是这样的全神贯注,不仅仅使得楚维阳看起来精神不振,更使得楚维阳偶然几个瞬间,立身在那呼啸的山风之中,愈渐显得身形单薄而孱弱。
楚维阳很难说明白,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使得己身有着这样更进一步、更上层楼的感触。
是因为早先时对于《玉册》贯连天地乾坤的观照与参悟?
还是因为这南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