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赵母身前:“方才还未来得及把这些东西交给伯母。”
赵母疑惑的把荷包打开,顿时露出了白花花的银元宝来。
“这些钱都是长岁攒的,他总同我说回乡以后要好好孝敬爹娘,父母苦累了一辈子,当让他们颐养天年过两天好日子。”
“原本攒的还要多些,只是这些年一有机会便托人捎回乡,却是折损在了路上。”
赵母看着两个手掌才能捧下的荷包,未觉欣喜,心中反倒是更为伤怀:
“军营艰难,他还惦念着家里。可惜了他爹没福气,没等得他的孝顺。”
言罢,她擦了擦已经有些瑟痛得红眼,这些年哭得多了,一红眼眼睛便痛得厉害,她强忍着伤怀道:
“孩子,多谢你这些年对长岁的照顾,又还从北边特地为他送了东西回来,我当真是不晓得该怎么感激才是。”
战死他乡的士兵朝廷本是有抚恤之资送到家眷手中,可惜朝中腐败,层层盘剥下来到手的屈指可数,多的是地方官吏把不多的银钱都给昧了的。
若非靠得住的同乡故友,哪里还会有东西捎回来。
看着这许多的银钱,不下一两百之数,赵母愈发觉得霍戍人品贵重是个面冷心热的主儿,再没有初见他时的惧畏。
霍戍道:“这些年同生共死,我们早视彼此为亲兄弟,若死的是我,他定然也会为我了却身后事而奔走。伯母不必答谢多虑。”
赵母吸了吸哭腔:“好,好……”
“你一路来定然也累着了,你就去长岁的屋子歇住下,伯母去同你弄些吃的。”
霍戍本想说不必麻烦,却又被赵母一句话给说服了:
“我做些长岁以前爱吃的菜来,你试试合不合胃口,伯母的手艺虽说不得极好,村里有大小事儿做席面儿也会叫我去后厨帮忙的。”
看着妇人忙忙碌碌要前去做饭的身影,霍戍想若是自己爹娘在世,见他卸甲归来,未必会喜气洋洋的去忙碌一桌好酒菜。
不妨就蹭赵长岁的了。
第6章
霍戍带着简单的行装进了赵家靠篱笆的一间屋子,是以前赵长岁的房间。
屋子不大,很简陋的设置,桌上还有赵长岁七八年前看得杂书,是本志怪录。
霍戍把包袱放在桌上,顺手翻了两页,字少画多,确实适合只在私塾里混了两年的人看。
虽屋子已经好几年没有人住了,却是打扫的很干净,桌凳不染灰尘,屋里也没有发霉的味道,俨然是时常有打扫的。
霍戍放下书,从包袱里取出了一根银制长簪,自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