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可主席他老人家不是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他相信,服装厂只是他们的起点,以后他们厂子的规模肯定会越开越大。
九点整,在全大队人的瞩目下,服装厂正式开工,机器声轰鸣,织布染色剪裁缝纫紧锣密鼓地行动了起来。
宋书玉和宋建国陪同公社领导视察了一番。
但服装厂的规模只有这么大,几分钟就逛完了。
然后杨书记他们表示,想去看看刺绣小队。
一行人又赶去了仓库。
杨书记详细地询问了关于刺绣小队的情况,非常高兴:“宋书记,小宋,你们村里这工作做得好啊,今年就增加了二十多个岗位。希望你们好好干,争取为咱们公社带来更多的岗位。”
“是,杨书记。”宋书玉掷地有声地点头。
逛了一圈,送走杨书记,宋书玉就去了工厂。
为了节约成本,工厂现在人并不多,总共只有15名,其中技术员三人,主要负责织布机和染色机,其次是收花员,总共有六名,他们负责出去收花。现在要跑很远的路,因为附近几个公社的棉花都被他们收完了。
最后就是裁缝了,一共六名,都是自己携缝纫机上岗做衣服。
没错,为了节省启动资金,也是因为缺工业券,宋书玉干脆搞了个携缝纫机上岗的规定。
凡是红云大队的社员,只要家里有缝纫机,本人又会踩缝纫机做衣服,就可以携带家里的缝纫机成为服装厂的正式员工。至于缝纫机,算厂子里租大家的,每个月给两块钱的使用费。
这样一来,各种试图走后门找关系的也没话说了,谁让自己家里没有缝纫机,谁让自己不会裁缝呢?
开工第一天,除了生产,中午时宋书玉还公布了每个人工资。
除了谢铮他们三名技术员工资是固定的,其他人都有绩效考核,考核完成才能拿奖金,不然就只能拿每个月六块钱的基本工资。而奖金设置了好几个等级,最少每个月能拿两块钱的奖金,最多的能拿二十块,是工资的三倍多。
这主要是为了挑起大家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吃大锅饭,混日子的行为。
现在无论是生产队,还是国营工厂,吃大锅饭,混日子的现象都极为严重,浪费也很严重,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这从后来包产到户,粮食产量一下子提高一大截就能知道。地还是那些地,种地的人也没变,甚至种地的方式、用的化肥种子还是那些,为何差别却这么大呢?
说到底还是干得再认真仔细,自己也只能拿那么多。甚至因为干得慢,别人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