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老黄一听就打起了退堂鼓:
“脱骨?这一项就算了,就我这刀工,估计鸡骨头没脱完,我先把手掌给剁了。”
正聊着,谢保民陪着高大爷走了进来。
“食材齐了么?”
今天师门齐上阵,高大爷对菜品的准备情况很关心。
老黄说道:
“都准备好了高叔,所有菜品都是双份,青鱼我也特意进了两条十斤以上的,方便你们做烧划水。”
谢保民把食材检查一遍,确认没问题,扭脸看着曾晓琪说道:
“我们准备好了,你们那边什么时候可以开始?”
“马上,灯光和收音设备处理好就行了,估计最多十分钟就可以。”
这种节目的录制都是多机位同时操作,导播台那边需要把所有音频视频信号全都测试一遍,另外声音也得是立体声,不能是单声道,很麻烦。
所以别看这些人来得挺早,但一直到现在,还没把设备摆弄好。
闲着没事,林旭看了一下这场宴会的所有菜品,首先是五道前菜,包括五香卤蛋、鸡蛋卷肉、金华火腿、东北香肠、冷盘填鸭等菜品。
这种前菜都是小碟子,量很少,基本上就是尝个味道而已。
前菜嘛,纯粹就是给胃口活跃一下气氛,同时让双方都稍稍放松一下,这里会第一次举杯,相互致意。
接着就该热菜了。
菜的种类不多,而且能体现出领导人节俭的一面。
热菜也是五道,包括芙蓉竹荪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和椰子蒸鸡,和五道冷盘正好组成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
这场象征着中美交往新篇章的宴会,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铺张浪费。
哪怕领导人最后加了烧划水,也才十一道菜,名贵的食材也就一道鱼翅,而且在当时价格也不是很高。
至于餐后点心,也只有一道杏仁酪,一道糕点,以及一道水果拼盘。
但当时主宾双方却很尽兴,周总理还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茅台和尼克松分享,庆祝这破冰时刻。
据说尼克松到来之前,特意练习了好久的筷子以及中式白酒,对餐桌礼仪也做了很细致的了解。
国宴当天,担心西方朋友用不惯筷子,大会堂特意准备了刀叉。
尼克松没用刀叉,而是很娴熟的秀了一把用筷子的手法,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的访华之旅是带着满满的诚意有备而来。
林旭看完了当年留下的餐单,冲师兄问道:
“现代国宴上的菜品是不是越来越不家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