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识的辨证逻辑。
所以,自己学习并逐渐地领悟,才是真正地学习,而财富的追求也是一个人自己所遇到的机遇和环境中,不断地调整和变化自己的策略才得到的。
⒌如何学以致用
学习一定要学到学识渊博,始能融会贯通。
知识或许是死的东西,只有将它用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它才能“活”起来,知识通过人的感观和思维,与实在的事物、存在的问题或现象发生联系时,其价值才得以体现。因此,观察是学会运用知识的重要步骤。
学会思考。所谓“思考”不单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对自身所遭遇的环境变动、事物变化的一种快速反应。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变化,也在耳闻目睹着种种变动,可是,很少有人可以洞悉到变化中所蕴藏着的规律,而预见到变化的发展趋势。所以说,要学会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思之思之,因而通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会思考是人学以致用、提高智慧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必须在知识被理解掌握,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基础上,并且还必须辅以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开阔的视野和胸襟才能达到。
一个人要学习,更要思考。但是书本不等于知识,更不等于智慧。古语有云:书到用时方恨少,纸上得来终觉浅。
春秋时,有一个叫王寿的人,爱书成癖,远近闻名。古时的书,多是人工抄写在竹片上,再以皮革相连装束起来的。他为有抄书的村料,在自家房前房后种满了竹子,形成了一片竹林,并在门前的池塘里种了许多芦苇。他每天所有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都是用来借书、抄、看书。
他家里除了住的地方外,全部房间都堆满了书。他每年不但要花许多时间把收都搬出去晾晒一遍,免得被虫蛀蚀,还要翻检看有没有脱落的文字,及时补上。多年来,王寿都孤身一人过着这种自以为充实的生活,以苦为乐。
后来母亲去世了,王寿要到东周奔丧。他随身带了五本书,准备途中抽空看看。王寿已不年轻,五本竹简也够重,结果只走了一会儿就累得喘不过气来,有些走不动了。他只好坐在路边休息,并随手抽出一册来读。这时有个叫徐冯的东周隐士路过,见他背这么多书,就问他:“敢问是王寿先生吗?”王寿很奇怪,就问:“你是谁?怎么认识我呢?”徐冯才告诉他自己叫徐冯。王寿也听说过他。王寿说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说自己不惜负重,全为了旅途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