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的哲人老子早己洞察了这个问题。他指出道德这个东西,只能讲用,不能讲名,讲名即空谈道德,容易掺入假货色,因为“智慧出,有大伪”,道德骗子会利用其名去做坏事。这就造成了一种虚伪的人情世态,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也就是普通老百姓说的“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所以老子主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就是说用取消道德的办法来保存道德,这看起来是有些不可思议,实际上讲的就是用道德的实践,取消道德的空谈,把道德具体化、人格化。这样,才能杜绝虚伪,维护道德的本性,使之发挥积极的力量。
但是,老子这种“以无德为有德”的办法并非绝对可靠。把一件好的东西亮出来,总是有贼人盗窃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干脆把这件好的东西毁掉了事,或让它永远埋在地下不见天日。道德的理论还是要讲,孔夫子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至于那些道德的骗子,则可以戳穿,正象盗窃犯可以逮捕法办一样。
如何识别一个人的贤与不肖,这是一切知人善任或人际交往中都必然碰到的问题,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
人的外在相貌、语言、举止、行为和内在的素质、品德、思想、才能,一般说来,都有统一的一面,也有不统一的一面,统一的一面表里如一,内外相符,比较好识别;不统一的一面比较复杂,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情况。看人不要只看外表,而要更看重实质,一个人的贤与不肖,不是由外表决定的,而是由内在实质来决定的,这个内在的实质就是他的思想、品德、才学、素质等因素,他是否具有一个英明的谋略,就要对他的这些内在因素进行认真的考察。
仁慈、勇敢、信义、廉洁是人的美德,然而勇敢的能够被引诱,仁慈的能够被强夺,信义之人容易被欺骗,廉洁的人容易被图谋,因此,人只要有一点放松警惕,就会被别人算计。政治活动中,形势千变万化,机会稍纵即逝,政治家要正确地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果敢行动,利用千载难逢的良机实现自己的目的。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怎样去对一个人的内在因素进行考察呢?要真正识别一个人贤与不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有两种比较科学方法:一要在实践中识别人;二要全面的识别人。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这在许多典集中都有相当详尽的介绍。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人的本性是很富隐蔽性,是很难测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就完全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