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约个时间沟通。
正好他们就在聊成本核算的事,便叫周星留下来听,有什么问题待会一起说。
在场,除了蔡经理和一名成本核算会计,其他都是另一家机构的人,周星向对方的负责人颔首示意,然后找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
现场正在讲解某一款产品的成本核算逻辑,蔡经理有个好为人师的毛病,喜欢边讲边提问,没人回答他还不往下说,非要等人回答才行。
周星听了10分钟,实在受不了了,左右看看没人有回答意思。
“因为考虑到导致卫生性能下降的因素,生产前后,添加剂加料系统要彻底清理,所以这部分材料消耗需要全部计入成本。”
蔡经理满意地点头,“周经理功课做得很充分啊!”
在场的其他人不禁顺着蔡经理的目光,往周星所在角落打量。
然后接下来的分享时间,莫名演变成了蔡经理和周星的问答环节,周星对于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的熟悉程度,不仅让蔡经理十分惊讶,更让在座的同行们震惊到自我怀疑的程度。
蔡经理不禁想问,“周经理曾经在医疗企业工作过吗?”
周星在众人的目光下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对于大家的反应,周星也很不自在。她本无意卖弄,也不愿被过度关注,只想加快进度,因为马上就要说到让她产生疑问的部分。
由于生产工艺流程的原因,有一部分通用的辅助材料无法独立核算,还按照产品产出工时或者产出量的比例进行分摊。
周星在生产学习的这段时间,了解到不同产品由于医疗卫生指标要求的不同,添加剂等辅助材料的用量是不同的,笼统地以工时或者产量来分配不是很合理,因为相同工时或者相同产出量的两种产品,A产品对于辅助材料的用量可能是B的产品的两倍。
特别是一些单价较高的辅助材料,这样会对最终的产本核算造成较大的影响。潜台词就是企业在材料分摊上有一定的操控空间,进而有利润虚高的嫌疑。
讲到这里,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蔡主任身上,等待他的回答。
几秒钟的沉默后,蔡主任突然笑了笑,缓缓说道:“周经理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想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你也提到了生产工艺的这个客观原因,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合理的计算方式,而且这部分材料目前使用量并不大,当然我们还是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几句话便把太极打回来了,周星已经预见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确实存在无法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