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差劲?就是因为他搞出了一个犯了华夏人民之大忌的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主要活跃在徐州之战里,专门干些盗人墓挖人坟的缺德事),用后世通俗地话来解释就相当于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将盗墓合法化。职业化了。
天才的石之轩思考良久,最终做出了一个天才的决定——寻找宝藏!既没有藏宝图,又没有任何线索的石之轩。打算凭借着其丰富的学识,高明的推算能力,硬生生的从浩瀚的历史之中挖掘追寻出宝藏地线索和踪迹来。
年代太过久远的宝藏首先被排除。因为即便当初再值钱的东西,经过漫长岁月地侵蚀,也多半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垃圾破烂。收藏文物的风气是从宋朝才开始兴起的,在隋朝,即便是再附庸风雅。愚昧不堪的暴发户,也不会对这些蕴涵历史,古朴大雅之物产生兴趣!
规模太小的宝藏也被直接排除。石之轩好歹也是“公认地武林近百年来最杰出的天才人物”,虽然不能说“一秒针几十万上下”,但是倘若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寻找到了宝藏,最终却只有个纹银三百两,那么叫他地面子往哪里搁?
石之轩仔细研究了一番近代史,最终初步选定了两个很可能存在的“大宝藏”。第一个可能存在的大宝藏,石之轩命名为“后赵石氏宝藏”。众所周知,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是有史以来最为吝啬的皇帝,他生前粗茶淡饭过日子,死后时服常车下土葬,空有一国之富,却在花钱享乐的本领上,连个乡下土财主都不如。而接替他的皇帝石虎,却是个荒淫无度,刮地三尺的敛财好手。吝啬鬼留下来的丰厚遗产加上贪婪鬼搜刮来的巨额财富,其数目必然是极为庞大惊人的。而后赵灭亡之后,这么庞大显眼的一笔财富,在史书上竟然失去了踪迹,那么多半是被秘藏起来了。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宝藏”啊!只要能将它找出来,那么不但聘礼有了,老婆本有了,剩余的挥霍几辈子只怕也花不完。
第二个可能存在的大宝藏,石之轩命名为“梁武宝藏”。萧衍晚年在建康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自己皇帝也懒得做了,舍身出家当了和尚,大臣们急坏了,便花费了国库的巨额资金,将皇帝从同泰寺里给赎了出来。后来,萧衍没当多久皇帝,又再次跑到同泰寺去出家,大臣们只好又花钱将他给赎出来。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根据史书记载,最终南梁的大臣们为了给他们的“皇帝菩萨”赎身,
后总共花了四万万钱!这四万万的巨额财富最终落到史书上没有记载,显然这又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大宝藏”!
十方寺只是一个并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