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也能锻炼配合默契,这个办法便是“语言接龙”。例如让头一个士兵喊“人”,第二士兵紧接着便喊“之”。第三个则喊“初”。。。。。。这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锻炼方法,让士兵在每一次接龙之中,都不知不觉加深了自己的位置感。以及对身边人的熟悉感,还有配合的默契感,同时对这些大都不识字地老粗们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难得的趣味扫盲文化课。
最开始,一篇简单的《三字经》接龙也弄得结结巴巴,断断续续,然而熟能生巧,一个月下来,即便是一篇复杂拗口地佛经接龙也能弄得行云流水,毫不间断了。实际效果也非常显著,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操练和接龙游戏的锤炼,这些曾经的鱼囊杂碎兵行动起来竟然也如臂使指,整齐划一,光从气势上看,到也透露出一丝精锐之师的气息。就在陈仙子和她地部下准备再接再厉,接续努力,打造出一支真正的精锐雄师之时,一个炮灰任务猛然砸上头来。
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任务便是前章所讲到过地以“天上掉馅饼”为祈盼,以“空手套白狼”为手段的徐州接收战役。谨慎(或者说胆小)而又节约(或者说吝啬)的萧大皇帝以类似只买单注彩票的心理,力求以最少的筹码去博个获取头等大奖的渺茫机会,因此将南梁最垃圾最不值钱的两千杂牌军给投注下去,同时心中早已经作好了徒劳无功的准备,毕竟每一个彩民固然可以拥有中了500大奖后要如何如何的yy心理,但同时也定然有了即便是末奖也中不到,钱打了水漂的觉悟。最终,毫无军事经验,总是跟着感觉走,经常在军中作出种种惊世骇俗,让同僚们无法理解的咄咄怪事的陈仙子和她所一手打造出来队列标兵兼卫生模范就这样郁闷的迎来他们的初战。对手便是以用兵稳健,擅长防守而闻名的北魏名将“铁壁将军”丘大千。
这个时候,陈仙子的那两千杂牌部下虽说不一定就面无人色,屁滚尿流,但面对着怎么看都象是无法战胜的强大敌人,面色难看,战战兢兢是必然的。该怎么办?掉头逃跑显然是没有活路的,通过陈仙子组织的那场军中讨论,众人早意识到战场上溃逃是最危险的,即便一时真的能侥幸逃脱掉,南梁的军法也能要走他们的小命。不战而降也不是什么好主意,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国际公法,仅仅为了节省粮食而屠杀俘虏的事迹也是屡见不鲜的,而陈仙子的直属部下是当时被南梁公认为最垃圾最廉价,一无是处,仅仅可以浪费粮食的炮灰,很难想象北魏人会有兴趣发善心去养这么一群毫无价值的俘虏。所以只能拼一把了!常言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从理论上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