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走汉人的江山之后,自己便也充当起一等公民来,享受特权,肆意欺压其他的胡人和
开始迅速腐败堕落,结果又被其他的胡人或汉人所灭来杀过去的,民族仇恨就越积越深了。长远来看,这是阻碍文明发展,阻碍人类进步的一根毒刺。
而后赵皇帝石勒采取了汉夷分治、汉夷互尊地政策,在法律上对胡汉各有约束。规定尊重对方的民族习惯。这种比较公平合理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已经非常接近于后世民主时代的通用做法了,简直难以想象,一个族古人在民族问题之上竟然会有如此先进超前的见识。人石勒的这种做法和后世华夏共产革命党的民族自治,尊重民族风俗的民族政策大同小异,其见识比之初期以汉室正统自居地国父s中山似乎还要更胜一筹,至于其他的那些封建皇帝,更是远远不及了。
后赵皇帝石勒不遗余力的死挺佛教,也是为了缓和当时极度尖锐的民族矛盾。毕竟佛教讲究的是众生平等,连猪狗牛羊鸟虫蝼蚁都和人一样是平等生灵。那么胡人汉人,自然更该一视同仁了。而且佛教既不是汉人所普遍信奉的,也不是胡人所普遍信奉,石勒大力推广佛教,甚至发动国家机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民,力图统一思想,共同信仰。不管是胡人还是汉人,都不能说他偏心。
尽管石勒死后,他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华夏进入了民族矛盾最为尖锐,民族冲突最为惨烈地五胡乱华漫长时期,但是石勒的巨大历史贡献是不能磨灭的,他用实际行动为后世之人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奈何后世的皇帝大都是一些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的货色。不屑于借鉴他这个短命王朝之开国皇帝的智慧,普遍实行的都是民族等级划分之策,因而在历代朝廷正确地舆论引导下。石勒在历史历代名君之中的排位自然是比较靠后了。
除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之外,石勒还有一个优点是其他皇帝所远远不及的,那便是勤俭节约。在他病重垂危之时曾下令三日而葬;内外官僚在葬后就除去丧服;不禁婚娶、祭祀、食肉等;征镇牧守不能离开职守奔丧;下葬时敛以时服,载以常车,棺内不藏金玉器玩;用土葬。石勒地薄葬和土葬在民间影响很大。直到元代胡三省还感叹:“勒卒十二日而葬。未有之如是之速者也。”
不管怎么说,慈航静斋首次挑选皇帝,便能挑中石勒为真命天子。这的的确确算是一次慧眼识英雄的成功挑选。至于石勒死后的种种变化,则并非人力可推测了。慈航静斋地仙子们毕竟也都是人,而不是文王神课,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