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封道:“既然柳大夫对在下的箫声毫无惧意,在下只好勉力一使。记得先父最爱吹奏一曲《破军》,在下便献丑了。”当下便吹了起来。
笛声清越、箫声沉荡,这一曲《破军》吹出来,便如万马齐喑,风雷交鸣,箫声如长河巨浪,荡涤天下万物,唯此一声慨然,卓然于天地之间。
一曲吹完,柳下惠击了一下掌,满脸喜色,道:“妙极!妙极!封大夫虽然技艺未臻化境,大有改善之处,但天生的胸襟坦荡、气势恢弘,在曲中尽数显出,在下耳中所现,尽是傲然于天地之间的英雄本色。”
伍封年少时随伍子胥学过吹箫,到齐国后极少吹过,也不甚在意,听柳下惠大声称赞,颇有些不好意思,道:“在下于箫上从未投入多少心思,竟得柳大夫如此美誉,莫非在下的箫声真有可听之处?”
柳下惠道:“音乐一道,不在乎费时多少,全在乎天赋。若是费时日久,将他人妙曲唯妙唯肖地再演出来,那只是乐匠而已。封大夫虽技艺未善,但有天生的感触,能别出心裁,自有一番意向,这便是最难得的天赋了。若是封大夫精研技艺,假以时日,未必不能至百鸟和鸣之境界。”
这一下伍封大感兴趣起来,虚心求教,柳下惠便以《破军》为例,详细指点他的技法不足,又同他细谈音律,直到家将送来了晚饭方止。
两人一起用过了饭,柳下惠叹道:“封大夫天资聪颖,若是能得明师指点,箫技剑术,必成大器。”
伍封笑道:“柳大夫人称琴剑双绝,正是明师。”
柳下惠叹了口气,道:“在下算得了什么,鄙国的大贤孔子,精擅六艺,学问十倍于我。封大夫若能得他的指点,必能远胜在下这一点微末技艺。”
伍封虽然久闻孔子大名,却并未见过这名满天下的大贤,听柳下惠这么一说,心中神往,叹道:“闲时定要到贵国去向孔子求教。”
柳下惠道:“在下与孔子相交四十年……”
伍封吃了一惊,心道:“看你不过三十余岁,怎能与孔子相交四十年?”
柳下惠看了他一眼,笑道:“实不相瞒,在下今年六十有三,二十三岁上便识得了孔子。”
伍封骇然道:“不会吧?无论怎么看,柳大夫也只是三十多岁的模样。”
柳下惠笑道:“在下只不过会一点驻颜的功夫,是以瞒过了封大夫。”
伍封奇道:“有什么驻颜的功夫,竟如此神奇?”
柳下惠道:“在下二十九岁便习此功夫,六年而有所成,是以二十多年来,再无衰老之相,若是如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